新碶街道红领之家

标题: 【正能量】温情的涌动,致敬狂风暴雨中那些“领头羊” [打印本页]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3-11-27 18:09
标题: 【正能量】温情的涌动,致敬狂风暴雨中那些“领头羊”


致敬狂风暴雨中那些“领头羊”
——宁波7个先进志愿者集体抗洪救灾纪实
[/td]
宁波文明网    2013-11-27
  天灾无情,人间有情。在抗击强台风“菲特”这场洪灾中,宁波市民表现出了大无畏精神,手手相牵,用团结和坚强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感人故事。以下为抗洪救灾中涌现的7个先进志愿者集体,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他们,聆听他们的救灾故事。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3-11-27 18:12
本帖最后由 号角 于 2013-11-27 18:13 编辑

众志成城  与爱同行

  北仑红领之家志愿服务队
http://bbs.hlzjcn.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94&extra=page%3D1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3-11-27 18:17
  风雨中  我们五指相连!

  宁波市四明户外应急救援队队长  全纪丙

  我们四明户外应急救援队组建于去年7月,今年4月在宁波市民政局正式注册,海曙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还为我们提供了办公的场地。目前我们共有队员40多名,来自各行各业,具备高空救助、水下作业等技能。组建至今,我们组织发动了各类救援活动,其中,2012年8月抗击“海葵”,组建“爱心公益”车队;9月组织为云南彝良地震募集物资,并运送、分发;2013年春运期间,我们在火车东站,组织“寒夜送温暖”活动,每夜轮流为外地务工人员提供免费热粥和姜茶,直至凌晨;今年4月雅安地震,我们亲赴灾区,发放爱心物资;菲特八天,我们辗转奋战于鄞州、海曙、余姚、奉化等地,进行人员搜救和物资分发工作……。这其中,有许多惊心动魄的一刻,更有许多感人至深的场面,下面,就让我来说说其中的几幕: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3-11-27 18:18
  风雨中,我们挺身而出,传递爱心。菲特来临之际,正临国庆长假,我们迅速发起“双闪”公益车队,安排队员24小时在火车东站值班,风雨中护送旅客回家。菲特肆虐,鄞州洞桥一带,水深过腰。桥与河都已经平了。风雨中,许多人蹚水而行。一位妇女,裹着一件厚厚的大雨衣,在水中小心翼翼,举步维艰,一位长辈在旁给她打伞,神色焦虑。妇女说,她的孩子刚出生,需要热水,所以一定得转移出去。原来,她的大雨衣里裹着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于是,我们让他们上了冲锋舟,并建议她解开雨衣,让孩子透透气。一位队员为她打伞。伞外,风雨交加,伞下,孩子睡得正香。此时,冲锋舟的动力尚未到达,我们四位男子汉,在雨中涉水推舟,雨打在我们脸上,水灌进我们的脖子里,脚下每走一步都得上心,用力,但襁褓中那个柔弱的小生命,却使我们充满了无限的动力!

  灾难前,我们勇于担当,乐于奉献。菲特期间,我们二赴余姚。第一次,是应壹基金的调配,派送的7000箱矿泉水去余姚。那天,我们在宁波市区展开救援。因为连日连夜的奋战,我开始发烧,额头滚烫,浑身疼痛。很多队员嗓子哑了,眼睛布满血丝。有时,真有坚持不住,有一头要栽进水里的感觉。恰恰这时,接到余姚的紧急救助电话。灾情如令!打完点滴,我立刻和大伙一起,把水运送过去。到了余姚,我们傻了眼。没有工具,没有专人卸载,到处是黑漆漆的。怎么办?12名队员,2人到车上,剩下的10人排成两排,手手相传。后来,本地居民、民工、其他志愿者也来帮忙。整整三个小时,我们终于把矿泉水卸载完了,紧接着就开始对附近居民的一户户发放。零点将至,我们的任务也基本告一段落,大家眼皮打架,腰酸背痛,什么都懒得说,齐齐倒在余姚三职技校教室的地板上,和衣睡了一会儿。

  13日,宁波市区灾情刚有所好转,想松一口气,但接到余姚一个网友求助,我们再次奔赴余姚。10余名队员,穿着防水衣,带着口罩,在齐腰深的水中转移伤病群众,发放消毒药品和食物。这时,连续几天的积水,上面漂浮着死猪等家畜的尸体,阵阵恶臭,隔着口罩都能闻到。脚下,一条条深黑色的粗壮的蚂蝗在蠕动。穿着防水衣,久了,浑身不适。我们中几个,平时一闻异味就吐,那天,我们一挺就是五个小时,队员们的表现令我刮目相看,但也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3-11-27 18:18
  洪水里,我们温情互动,无怨无悔。我的老家,在鄞州洞桥。水灾那天,家里从早上到下午一直打我电话,我因忙于救灾却没时间接听,等最后接听时,家里已成重灾区。在赴洞桥途中,接到鄞江派出所电话,说是有二十多位师生围困在一所学校里,人命攸关,我们急急往鄞江赶。待我们转移完师生后,再往洞桥时,看到村民淌水行走,一些老房子漏电,非常危险,我们就立刻投入到转移群众的行动当中。期间,记不清接了多少个求助电话,转移了多少位老人、孩子还有病号,其中还有一位快到预产期的孕妇。对家人的催促,我总是说“快到了!快到了!”

  晚上十点,救援结束,我才进了家门。所有的家具、家电都泡在水里,一片狼藉,父母神色忧郁。粗粗估计,大概损失十多万。“早上给你打的电话,你到这个时候才来。”妈妈只说了一句话。“反正都已经进水了,家具家电抢救出来也没用了,还是去救人吧!”我想。于是,我又匆匆返回了鄞江,和其他几个队员一起,在当地的派出所留守了一夜。

  从10月6日到13日,我们团队派出志愿者计82人次,人均出勤78小时,转移群众约220人,运送物资约45吨。

  洪灾过后,我们收到了余姚市委市政府的感谢信。最近,我们又在报纸上看到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位老大爷正在朝我们的背景挥手致谢。顿时,一切辛苦都释然。菲特使所有的行程变得艰难险阻,但我们的心,却那么近!

  最后,我再次宣读我们的公益广告词:四十余人,五指相连,六百余次出勤,七千公里辗转,八方支援,九州共助,十分温暖!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3-11-27 18:19
  菲特无情 人间有义

  “象山绿丝带”志愿者服务队队长  任开友

  灾情发生后,我们象山绿丝带志愿者服务队一直密切关注着各地的灾情信息。可能是通讯不畅等各方面原因,到2013年10月9日晚上,我们才从志愿者网络平台收到有关余姚方面需要志愿者的紧急救助信息。于是我们紧急行动起来,马上在我们群里进行发动部署,组织人员、安排救灾物资。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3-11-27 18:20
  10月10日早上,我们购置了面包,八宝粥,矿泉水等救灾物资,及志愿者个人捐赠的少量物品,还有一皮卡车县慈善总会捐赠的救灾物资,安排10名志愿者,分乘3辆救灾车,跟随象山人武部民兵救援队奔赴余姚灾区。当天余姚灾区救援人员还不多,救灾物资接收点三职校志愿者也很少。我们就在那里帮助装卸救灾物资,并帮助指挥协调救灾物资车辆的装卸和人员的组织协调。一直到下午3点,装卸物资约几十吨。3点后,陆续到达的志愿者不断增加,我们又跟随象山人武部民兵救援队到凤山街道蜀山村发放救灾物资。到晚上10点才回到象山。

  10月11日,我们又组织28名志愿者奔赴余姚灾区,其中11名志愿者仍在三职校帮助装卸和向乡镇街道发放救灾物一整天。另外17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涉水绕道,到达凤山街道凤山社区,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在水淹区救出一名孤寡老人,并在社区帮助清理街道、发放救灾物资,维护秩序等工作,部分志愿者顾不上吃中饭,好多志愿者啃一个自己带的馒头充饥。下午志愿者穿涉水衣,乘橡皮艇进入当时积水仍然达1米多深的一个民间养老院(康乐养老院),为30多名老人运送食物和饮用水。晚上10点左右回到象山。

  10月13日,我们再次组织9名志愿者带着两车网友捐赠的食品和消毒药品前往余姚灾区。上午我们在当地志愿者带领下,前往胜一村,坐橡皮艇进入水淹区发放食品及消毒药品,并进行防疫宣传。中午志愿者吃一点自己带的干粮后,又到达凤山街道蜀山村,由于村子大,橡皮艇不够,其中部分志愿者就涉水进入村庄内部,给村民发放消毒药品及进行防疫宣传,为深水区人员及孤寡老人送食物。当时积水已严重腐化,到处到漂浮的动物尸体,恶臭难闻。我们一些队员上来后,浸水部位出现了红肿或骚痒。13日晚上,我们又把几个重灾区的水质情况,及防疫情况,存在的问题,向余姚市团市委作了专门汇报。

  三天里我们共组织志愿者47人次,运送物资4车。针对灾民在经历数天的停水、停电后出现焦躁情绪等情况,“我们”救援队沉住气、低下头、弯下腰,用行动、用真心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很快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3-11-27 18:20
  以爱之名 同舟共济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  谢俊

  10月7日台风“菲特”重创浙江,余姚全境持续普降大暴雨,成为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这次特大洪涝灾害中,面对严峻的水情、雨情和灾情,我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响应政府和学院号召,先后两次宣传动员在校师生200多人加入抢险救灾第一线,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把洪灾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做出了努力贡献,践行了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为灾区送去了我们的一丝温暖。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3-11-27 18:22
  统一协调,坚定我们是一个团队。我校10月11日晚和10月16日分别动员两支队伍共200多人赶赴余姚,平均每次100多人,若不能很好地组织协调,将会乱成一锅粥,甚至会给灾区的救援工作带来阻碍,考虑到这个问题,校团委书记在出发前统一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并分成三批队伍,每批配备知道老师一名,统一领导,学生干部若干名协助之。

  灾情就是命令,10月11日晚20点30分,我校抢险救灾第一批志愿者们到达余姚抗洪救灾现场,在谢骏老师的带领下,团学干部组织志愿者们分成三批分头行动。第一批50人在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余姚最大的救援物资中心)装卸水、面包、泡面等救援物资;第二批20人前往水泥厂装卸物资的同时还清理了周围垃圾;第三批30名身体素质较好的男生乘坐货物运输大卡车前往积水最为严重的余姚城区阳明街道社区,台风虽已过境多日,但是连日的积雨仍未退去,积水深达70厘米,在当地社区干部的帮助下,同学们踩着由桌椅搭成的“便桥”进入社区服务中心,与前来交送物资的部队官兵组成“流水线”历时近四个小时把整整三大卡车的救灾物资搬运到了社区安置点。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大家却已汗流浃背,通红的脸颊布满汗水,却无暇顾及,全力地奉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直到12日凌晨1点50分,志愿者们才结束了紧张而又忙碌的救灾物资抢运工作任务。我们发现平时懒洋洋的学生,在灾难面前,都有了军人的气质。

  物资自备,绝对不给灾区添麻烦。除援助灾区物质之外,本次救援每名学生配备1瓶矿泉水,3个法式小面包,分发到个人,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不给灾区添麻烦!到达灾区,完全听从灾区安排,统一协调,做好灾区工作人员安排给我们的每一件事,就是实实在在的帮助灾区。为不给物资中心增添不必要的麻烦,经与团市委宣传部林体部长商议后,志愿行动结束即时返回学校。经过大量体力消耗,志愿者们在返回学校的路途上都疲惫地昏昏欲睡,可心里却无比踏实。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3-11-27 18:24
  不怕脏累,相信清扫也是救灾。10月15日,根据团市委的统一安排,经过学校党委的同意,我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再次临时征集了100名青年志愿者于10月16日早晨7:30前往余姚帮助当地政府打扫道路卫生,清除淤泥。当时正值大风降温时节,这又给志愿者们的志愿服务增添了些许难度。考虑到由于街区积水浸泡时间较长,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与学校后勤、医务等部门沟通,科学统筹,仔细考虑,不但为志愿者同学们考虑了雨披、手套、服装等,还邀请学校的医务人员与心理咨询指导老师共同前往灾区,在组织青年志愿者抢险抗灾的同时做好志愿者们的医疗应急与心理辅导工作。虽然寒风凛冽,但是志愿者们依旧热情澎湃,尽情发挥了“不怕苦,不怕脏”的精神,共同协助环卫工人将道路上的垃圾整堆并办送到垃圾车上。眼看短短的几条街道,却整整打扫了一整天。

  发挥技能,服务灾区一线。10月19日,我校组织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学院的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等相关专业师生,赶赴余姚灾区,开展灾后对口技术支援活动,向受灾最严重的余姚伸出了援助之手。我校师生们到达余姚后,从相关渠道了解到余姚宁波大业动力机械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的车间因当时积水有60厘米以上,设备遭受了多天的浸泡已经严重受损,由于企业订单任务重,企业老板们都非常着急发愁,迫切想要对设备进行修复处理以尽快复产。得知到这一情况后,我校师生立即赶往这几家企业,按照大型系统的修复要求,制订了详细的修复方案和具体的修复步骤,并和厂方技术人员相互配合,对这几家企业的发动机测试系统、磁电机测试台、空压机等设备进行了现场测试、检修和维护。为余姚宁波大业动力机械有限公司等几家测试、检修、安装、维修机器设备数十套。师生们在灾区企业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及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真正为灾区人民送去了温暖,成为了高校战线上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活动中最可爱的人!志愿者们的劳动恰当地诠释了“奉献,勇敢,热情,互助”的新一代学生精神,正是他们的努力,不仅换来了各位政府领导的肯定,而且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赞扬。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厚德 进业 明智 笃行”的工商校训和爱心志愿精神,用汗水和激情践行了对灾区人民的承诺。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3-11-27 18:25
  驰援余姚 风雨无阻

  江东马琴志愿者工作室  马琴

  马琴志愿者工作室是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志愿服务组织,设立之初主要是想号召、发动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从事爱心助学、抗灾救难、扶危济贫、助残助困等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点力量。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3-11-27 18:26
  这几年,在市、区两级政府、文明办的支持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我们工作室的各位志愿者认真践行“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积极投身甬城的爱心公益活动,积极发挥我们的热量。

  去年,特大台风“海葵”袭击甬城的时候,我们一起通过微博召集了上百辆私家车,把600多名旅客送到温暖的家中,在帮他们完成心愿的同时,也让充实了我们的内心、提升了我们的心境。“双闪行动”之后,我们决定以更大的热情、更坚定的信念,全身投入社会公益事业,全力帮助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

  今年,百年一遇的台风“菲特”袭击我市,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余姚成为重灾区。了解灾情后,我们迅速响应,第一时间赶往灾区,多种途径筹备赈灾物资,尽全力帮助那些身处险境的灾区人民。

  在抗台救灾期间,宁波本地媒体的一些记者想采访一下我们的志愿者,但由于当时灾情严峻,大家都忙于救灾,好多救灾物资都备齐了,运不到灾区,很缺人手,抽不出时间来,所以采访一直没有成形。

  从10月9日之后的几天里,记者朋友每天都同我保持着联系,而我们工作室的志愿者也天天都在余姚,早出晚归,忙个不停。能帮到灾区人民,我们心里都很充实。但有一点,比较愧疚,就是由于太忙,根本没时间和记者多聊,甚至包括我老公,那几天也说不上几句话。

  并且,由于灾区需要,我将仅剩的用于操办婚礼的3600元钱也捐给了灾区,由于当时距离我们的婚礼只有一个多月,因此也引起了老公的一些误解。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们是志愿者,志愿者就是要义无反顾,就是要挺身而出,就是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让身处困境的人们看到希望,让这个社会充满温暖。

  在整个“菲特”台风影响期间,我们工作室的志愿者六次奔赴余姚灾区,把筹到的15万元的资金,购买了被子、药品、保暖内衣等慰问品,及时送进灾区,慰问受灾居民2600多人。另外,我们还送出了爱心物资方便面约100箱,一次性雨衣200件等,借给志愿者团队200多蛙人衣服和头灯等保护装备,送给救灾士兵物资1000件汗衫,1000双袜子,200件保暖内衣,还有垃圾袋1箱,雨鞋1箱及头灯半箱等。

  我们把这些物品顺利交给灾区后,内心感受到无比的充实和莫大的欣慰。我觉得这就是志愿者,就是要“有志、且愿、行者”,我们的成就来自于一个个温暖别人、充实自己的真实行动,来自于与生俱来的乐于助人、守望相助的本能习惯。

  今后,我们工作室的志愿者们也将继续坚持这样的理念,坚定无悔地走下去,努力用我们的公益行动感染更多的人,为甬城这座爱心之城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3-11-27 18:26
  鄞州银行百万元驰援民间公益组织抗击“菲特”

  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严意娜

  今年23号强台风”菲特“侵袭甬城,宁波市多地出现城市内涝,(余姚,奉化,宁海,姜山等地出现严重水淹城镇给市民的出行和生活带来的巨大的困难。其中余姚最为严重,百分之70的城区被淹,余姚成为一片汪洋。)为抗击这次到台风带来的灾难。10月9日早上,我基金会理事会决议为救援因台风“菲特”而受灾的地区,设立100万元救灾专款。款项用于采购物资支援灾区和支持民间公益组织抗击“菲特”。期间,我基金会总计采购了746艘充气艇、1050件救身衣、20吨漂白粉和大量的生活物资,与三江汽车俱乐部、零海拔户等民间公益组织一起运送到了余姚、姜山、云龙、高桥等受灾严重地区。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3-11-27 18:27
  10月10日下午,我基金会得到江北一家医药企业需要皮划艇为余姚人民医院运送药品的紧急求助。随后,第一时间联系了恒动水陆救援队的志愿者们,大家出钱出力,解了当地的用药之急。

  在抗击“菲特”过程中,我基金会与百川爱心、零海拔户外、恒动水陆装备救援队、三江汽车俱乐部、爱心同盟、四明户外等多个民间公益组织一起,互帮互助,以志愿者身份共同抗洪救灾。在抗击“菲特”过程中,民间公益组织积的极参与抗灾救灾,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也面临着经费紧张、不够专业等诸多难题。我基金会认为救灾不仅要有爱心,还离不开一定的经济投入以及专业的救援技术,光有热情远远不够。基于这次菲特的反思,我基金会规划建设备灾仓库以应对突发事件,并建立“宁波市民间公益组织基础数据库”,为专业志愿者、优秀公益项目和“草根”公益组织提供对接平台,为公益组织提供专业培训机会、配置救援设备、注入适当运行资金、搭建社会组织基础数据库等方面考虑。未来我基金会将和中国扶贫基金会探讨在宁波成立浙东沿海地区备灾仓库的合作。

  10月16日,我基金会代表社会力量褒奖了43个在菲特抗台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志愿者和组织,他们都是自各行各业的普通市民和社会团体,通过这样的形式,增进了组织与志愿者个体之间的感情,也为未来公益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益人本是一家,在灾难之后,为了让受灾的民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基金会又参与宁波读书人俱乐部39期读书会慈善义卖支持“菲特”灾后援助活动,我基金会转捐国骅集团捐赠的周子荐先生2幅画作(原价30000元)以及杭州世界钱币博物馆的储建国馆长送来的2013年度金银币及10枚精装一元纪念币(价约6000元)参与义卖,并最终由我基金会和读书人俱乐部的志愿者共同将30万元善款通过现金和物资的方式送到受灾敬老院、学校及村庄等20多个,共计惠及634人。此外,还将浙江科技大学定向捐赠的5500元善款用于采购棉被等过冬物资送到余姚敬老院的70个老人手上。

  目前,进一步扶持民间公益组织的措施还没有出台,下一步,我基金会将从为公益组织提供专业培训机会、配置救援设备、注入适当运行资金、搭建社会组织基础数据库等方面考虑。

  鄞州银行于2011年捐资1亿元成立的我们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是全国银行业、浙江省企业独家捐资规模最大的非公募基金会,近两年来,已在宁波地区开展了“牵手梦想中心”等二十余项有一定影响力的公益项目,每年的公益投入超过800余万。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3-11-27 18:28
  抗击菲特  彰显大爱

  余姚市“爱心之家”志愿服务大队队长  禹桐华

  在菲特台风造成的水灾中,我们“爱心之家”志愿服务大队行动迅速,及时协调,充分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组织了1000余人次的志愿者参与各项抗洪救灾工作,联系并接收了市内外爱心单位、爱心人士运送过来的各类救灾物资6000余件。同时,组织志愿者深入富巷、舜北、安居乐、通达、模具城、畈周村、郑巷村等受灾严重的地区分发生活物资、转移老人孕妇等受困群体,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赞扬。

  “爱心之家”志愿服务大队成立于2004年4月,有1500余名志愿者,我们以余姚生活网为平台,通过网上发动、网下互动的形式,广泛开展“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我们还设有专门的银行账户,用于接收社会各方爱心捐助,定期在网上公布收入和支出,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每一分善款都用于需要帮助的人。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3-11-27 18:28
  10月9日,我们得知慈溪慈航公益组织了一批志愿者和物资过来支援余姚时,网名为“华哥”、“我本沉默”等几名志愿者马上赶到城东集合。经过多次辗转,在大家和周边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将爱心物资依次运到了山后新村、舜北小区、通达小区、富巷小区等受灾严重的小区。随后我们用皮划艇装载着物资,趟着齐腰深的水进入小区,把物资分发给被困群众。

  10月10日早上,我们组织志愿者在梁辉加油站附近集合,历经二个小时才到达城东,那时已经有志愿者在协助接收、搬运爱心物资,有的志愿者还在为皮划艇打气,准备进入受灾区,一切救援工作都在有序地进行着。一些志愿者相互都不认识,但此时此刻大家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着,倍感温暖。傍晚5点多,天色渐暗,但还有很多的志愿者在里面,“诺”和“本兄”两位志愿者等到所有的志愿者出来才回家,晚上又继续商量着第二天的救助事宜。

  10月11日早上,我们组织志愿者在城东嘉悦购物广场集中,实施分散救援活动,其中“华哥”带队前往胜一村、模具城、翁家等地发放蜡烛、手电筒、矿泉水等物资。

  10月12号早上,我们组织志愿者去了阳明街道新桥村发放物资,下午又去了低塘街道西郑巷村,救援工作渐渐从城区向郊区转移。

  10月13日下午,我们带领来自慈溪爱心俱乐部、宁波爱心同盟的志愿者去了阳明街道太平桥及畈周等地,向群众分发了600余条被子以及蜡烛、手电筒等物资。

  10月25日下午,我们“爱心之家”和慈溪慈航公益携手梨洲街道学弄社区向广大受灾户发放衣服(旧)被单、毛毯、床单棉衣等物资、把灾民所需的物资免费发给他们。

  10月28日至今,宁波太平洋慈善基金、宁波太平洋大酒店、阳明温泉山庄共同出资购买了三万件的物品,包括1万件棉衣,1万件毛毯,1万份的米。我们也参与了物资发放的工作,缓解了群众的生活压力。





欢迎光临 新碶街道红领之家 (http://bbs.hlzjc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