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碶街道红领之家
标题:
“2013·感动宁波”十大慈善新闻事件和人物回顾
[打印本页]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1-24 10:44
标题:
“2013·感动宁波”十大慈善新闻事件和人物回顾
走过2013年,宁波不断涌现出许多值得学习的爱心人物、值得铭记的慈善事件,深深感动着每一位宁波市民。日前,由市慈善总会、市记协和宁波晚报联合推出的“2013·感动宁波”十大慈善新闻事件和人物正式揭晓。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1-24 10:45
“顺其自然”15年捐602万元被《新闻联播》报道
推荐单位:《宁波日报》、《宁波晚报》等多家单位
关键文章:《15年匿名连捐巨款,“好事不说”情动甬城,“顺其自然”昨晚上了新闻联播》
爱心回放:
2013年12月2日,市慈善总会收到了一封挂号信,里面是一沓署名“然其”的汇款单,汇款金额75万元。从1999年12月的第一次匿名捐款开始,这已是“顺其自然”第15次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同时也是其捐款金额最多的一次,至今其匿名捐款已累计达602万元。据统计,算上“顺其自然”向地震灾区和经媒体报道过的贫困家庭捐款,其个人总捐款额加起来有上千万元。
2013年12月10日晚,央视《新闻联播》也报道了“顺其自然”的故事。在编后语中说:其实已经没必要探究“顺其自然”到底是谁了,如果是想靠慈善出名牟利,那么绝不会隐姓埋名这么久。
感动理由:
在2000年,“顺其自然”给市慈善总会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坏事不做,好事不说,顺其自然。”于是从13年前起,市慈善总会就停止了对他的寻找。比起探究他是谁更重要的是,如何用心尽职地把这份托付给完成好。“顺其自然”的沉默却激荡起响彻宁波乃至中国的回音。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1-24 10:46
瑞典籍华人张秀娥用退休金办免费养老院
推荐单位:《宁波日报》
关键文章:《瑞典籍华人张秀娥,每年十万退休金捐公益》
爱心回放:
2013年4月,得知鄞州区古林职高教师王良飞的妻子和女儿遭遇不幸后,87岁的瑞典籍华人张秀娥立即捐款献上爱心。10年来,张秀娥省吃俭用,每年把10万元退休金捐赠给公益事业,至今捐了上百万元。
张秀娥出生在镇海,早年跟丈夫去了瑞典。十多年前,她开始领取瑞典政府发放的养老金。10年前,张秀娥的视力开始衰退,前几年已双目失明,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在鄞州区洞桥镇鱼山头村,建起一家颐养院,为此捐出了40多万元。颐养院建成后,免费收养生活有困难的老人,日常开支全由她承担,她说:“我一个人的退休金可以让更多的老人过上幸福生活,这钱花得值。”
感动理由:
张秀娥自己平时非常节俭,基本都靠粥和面条打发生活,一天成本只有两三元。但她对需要帮助的人却又很大方,十年来累计捐出了上百万元。这份反差,让我们读出了一个“老宁波”的爱乡情结和她的高尚灵魂。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1-24 10:47
18位学子自愿返还助学金20万元
推荐单位:《宁波晚报》
关键文章:《爱心反哺帮助困难学生,当年受助的18位大学生自愿返回助学金20万元》
爱心回放:
因为家庭贫困,大学生小陈和小周在2006年接受了市工会系统“文意助学”的资助。2013年9月开学前,他们分别把工作积攒下来的又一笔助学金打进了助学账号。自工作以来,他们已返回助学金2万元。“刚刚工作,收入不高,先寄上5000元,等有积蓄了再寄。希望这些钱可以帮助到和我们当年一样需要帮助的困难学生们。”据了解,2006年“文意助学”活动受助者中,已有18位学子在工作后自愿返回20万元助学金。
感动理由:
饮水思源,在反哺中实现爱心接力。18位受助者的行动,彰显了诚信、感恩的重量。很高兴见到孩子们的成长,这是他们和我们很重要的一课。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1-24 10:48
象山民警徐祥青28年默默照顾大徐村老人
推荐单位:《东南商报》
关键文章:《好人徐祥青:28年默默照顾大徐村里众老人,老人们联名写信为他“求表扬”》
爱心回放:
28年来默默照顾村里的老人,他用自己近半的收入,接济困难老人,不但逢年过节探望,还经常组织他们外出旅游;节假日,他为老人打扫卫生,带他们看病求医……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做好事不留名,常年借他人之名为老人们谋福利。他是象山县公安局后勤科的一名普通民警,直至去年才被村干部调查出是其所为,引得老人们联名向他的上级领导写信“求表扬”。
感动理由:
他静悄悄地给老人们当了28年的孝子,用涓涓细流的方式照顾乡邻,无声细腻,持久的爱叫人撼动。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1-24 10:48
黄莲芸照顾邻居20年婉拒百万遗产
推荐单位:宁波网、江东区慈善总会
关键文章:《“双心阿姨”黄莲芸,面对困难献爱心、面对遗产不动心》
爱心回放:
江东区福明街道碧城社区的黄莲芸二十年如一日照顾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王信达。老人生病时,她为老人擦身子洗衣服;老人寂寞时,她陪老人聊天解闷。老人没有子女,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闺女”。老人离世之前,提出要黄莲芸为自己送终。黄莲芸满口答应,她觉得这是应该的。老人十分感动,并表示身后想把遗产留给她,却被黄莲芸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坚持不要。
感动理由:
面对老人的困难,她20年不间断地献爱心;面对老人的上百万遗产,她坚定地不动心。这位宁波大阿嫂最宝贵的就是她一颗朴素的善心。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1-24 10:49
钱峰雷为水灾捐款1000万元创宁波个人一次性捐款纪录
推荐单位:《现代金报》
关键文章:《鄞州爱心人士钱峰雷为余姚水灾捐款1000万元》
爱心回放:
去年宁波百年一遇的雨灾,牵动着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心。10月11日,微博实名认证为环球国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钱峰雷发帖:虽在异国他乡求生活,但故乡有灾绝不推托……文字下方附上了一张“公益事业捐赠统一票据”照片,捐赠金额1000万元。
经核实,确有人捐了1000万元,并开具了“钱峰雷”的捐款发票,注明的捐赠项目为宁波水灾。这笔钱已刷新了市慈善总会有史以来收到个人单笔捐款的最高纪录,同时或是宁波地区已知个人单笔捐款的最高纪录。
感动理由: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钱峰雷的捐款是回报家乡的拳拳之心,也是灾害面前宁波人的互帮互助。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给予弱者以力所能及的帮助,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具有一颗善心。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1-24 10:50
余姚93岁老干部为水灾捐款10万元
推荐单位:余姚市慈善总会
关键文章:《余姚93岁老干部为水灾捐款10万元》
爱心回放:
93岁的老干部徐强,在余姚水灾后率先捐出了10万元善款,用于灾后急需。
作为一名近70年党龄的老党员,徐老退休后情系群众。2009年以来,已先后多次向有关部门捐款20余万元,尽自己所能帮助困难群众。
感动理由:
点滴爱心,汇成爱的汪洋。九旬老人虽迟暮,他的善行却充满力量。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1-24 10:50
史冶而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办“爱心职高班”
推荐单位:宁波《大爱》杂志
关键文章:《新中宇集团董事长史冶而和他的“爱心职高班”》
爱心回放:
2013年9月,余姚职业技术学校“中宇爱心班”迎来第一批毕业的学子。
这是新中宇集团董事长史冶而的一次慈善创新———对余姚那些不少由于经济原因,初中毕业后就放下了书包、打工赚钱或者在社会上游荡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通过余姚市慈善总会的操作,在教育部门的支持下,由新中宇集团捐资122万元,在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一个“中宇爱心班”。学制三年,班额为45人,连招三年,所有学生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并于2010年秋招生开学,学费等由新中宇集团负责。
感动理由:
从给钱给物的慈善救助,到开办技能班,培养未来的职业人才,这是慈善救助的一次“升级”。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渔”的质变,受助者可以真正站起来,获得新生。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1-24 10:51
造血干细胞捐献群体
推荐单位:《宁波晚报》、《现代金报》、镇海区红十字会
关键文章:《社区医生朱海平捐献造血干细胞》、《19岁新宁波女孩成为我省最年轻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爱心回放:
2013年12月20日,市红十字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11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出席会议。其中一名脸上还带着稚气的女孩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她叫李华燕,年仅19岁,是一名新宁波人,也是我省最年轻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朱海平,海曙区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主任,他在12月9日也捐出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成为宁波第2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13年11月18日,镇海蛟川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王勇捐出了自己205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液。当天下午,这些“生命种子”就送到了北京304医院,救助了一位4岁的白血病患儿。
自2003年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以来,宁波10年间已实现捐献21例,有登记入库的志愿者6300余人,在全省位居前列。
感动理由: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宁波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们用他们的爱心,播撒着生命的希望。如此肝胆相照,折射出人间大爱的力量。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1-24 10:52
市民27天捐575万元救助烧伤母女
推荐单位:《钱江晚报》
关键文章:《27天、575.5万元,宁波爱心救助古林烧伤母女》
爱心回放:
鄞州古林职高的王良飞是一名普通教师。2013年4月5日,他的妻子和女儿不幸在大火中被严重烧伤,生命垂危。医生估计抢救及后期植皮手术医疗费需要三四百万元。去哪里筹这笔钱?王良飞觉得希望渺茫。谁知不到一个月时间,来自宁波社会各界的捐款竟高达575.5万元。
感动理由:
若非亲身经历,很难相信,奇迹真会发生。宁波,再次为一对平凡的母女演绎出一则爱心涌动的传奇故事。
欢迎光临 新碶街道红领之家 (http://bbs.hlzjc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