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碶街道红领之家

标题: 【正能量】新宁波人朱治平赢得全城敬意 [打印本页]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1-29 07:45
标题: 【正能量】新宁波人朱治平赢得全城敬意
      新宁波人朱治平身负生活重担,却心怀大爱,其奉献精神,赢得全城敬意。短短两天,朱治平相关事迹微博的浏览量累计超过50万,转发1200多条,评论500多条,被@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网、@雷锋纪念馆、@新浪浙江等转载,引发全国网民广泛关注和悼念。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余红艺在本报批示:这篇报道写得非常及时。她要求各相关部门要联动、行动,让好人有好报!

  “朱哥,愿你在天堂不要这么劳累!”、“朱大哥,你的人离开了,但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昨天,北仑团区委专门开通了网上悼念平台———“北仑青年志愿者朱治平纪念馆”,并在官方微信、微博、论坛第一时间介绍了朱治平的事迹。网友得知其事迹后,纷纷在网络上纪念他。朱治平所在的北仑志愿者协会F大队成员得知他离世的消息后,非常悲痛。因临近春节,很多志愿者已回了老家。F大队队长冯波说:“大家已经商量,待过年回来,一定要给朱治平搞一个纪念活动,让更多的人记住他。他人虽然走了,但是他留下的这种志愿者精神,他未做完的志愿者事业需要更多的人来传承,大家提议把F大队更名为‘朱治平’大队。”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1-29 07:46
  朱治平离世后,北仑团区委第一时间联系了安徽驻浙团工委,通过他们联系上了朱治平老家的池州团市委,并委托他们代表北仑团区委、区文明办、区综治办前去吊唁与慰问。北仑团区委副书记江增辉介绍:“有几位青联委员主动联系我们,如果朱治平的孩子再回到北仑读书,他们愿意进行结对,让孩子顺利完成学业。许多志愿者朋友也表示愿意为其捐款。”

  朱治平事迹被报道后,许多网友为其祝福。网友“蓝田人123”说:“你在北仑这个第二故乡投入的满腔大爱,值得赢来全城的敬意!”网友“wonder00700”写下温暖的话语:“生命的有限,转化成爱心和温暖的无限,感谢你,最美志愿者,带给世界的美好。”网友“亲水使者”说:“北仑志愿者朱治平的言行令人感动。你的32年人生是短暂的,但绝不平凡。”网友“艾笆笆”则对志愿精神进行思考:“志愿者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去发扬,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劳动创造让我们收获物质上的满足,但不要忘记家庭需要温情的灌溉滋润,志愿服务就体现了其中一种温情。”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1-29 07:47


      1月28日,区文明办、团区委、霞浦街道、区志愿者协会组成慰问团,赶赴安徽池州贵池区,来到已故志愿者朱治平的家乡,看望他的家属,为他们送上了慰问金。


  当天下午,慰问团一行人走进马衙街道杨安村,来到朱治平的家中,向他的家属表达慰问,寄托哀思。“太感谢了,在这个关头来看望我们!”朱治平的父母和妻子见到慰问团成员,激动地跪倒在地,已是泣不成声。而朱治平八岁的儿子尚不懂事,眨着天真的眼睛环顾周围,像在寻找什么,似乎还不知道爸爸已经永远离开了他。村里不少人在这两天才得知朱治平生前的先进事迹,纷纷过来劝慰着正沉浸在悲痛中的亲属,并向慰问团表示朱治平是个好小伙,为家乡人民争了光。慰问团说,朱治平热心公益事业,无私奉献,是一名优秀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向家属询问了他们当前生活的困难情况,以及今后的打算,表示将尽最大努力帮他们渡过难关。“我会继承哥哥志愿服务的遗愿,让大家知道他的奉献精神后继有人。”朱治平的弟弟朱志强今年25岁,他强忍悲痛说,今后要扛起哥哥曾苦心经营的早餐事业,并将志愿服务这一社会正能量传递下去。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1-29 07:50
刘奇对朱治平先进事迹作出批示


    连日来,朱治平先进事迹在宁波和安徽两地引起广泛反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奇日前批示,朱治平同志的事迹令人感动,为朱治平同志的不幸去世而深感悲痛。我们要大力宣传他的事迹,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为社会奉献一份爱心。对其家人的生活等要给予大力帮助和关心。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1-29 07:51
昨天下午,北仑区文明办、团区委、志愿者协会、霞浦街道派出代表前往朱治平的老家———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看望朱治平的家属并送上慰问金,听取家属的下一步打算,争取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朱治平的家在杨安社区的西头,两层的楼房在村里不算太起眼,房间里也没有像样的家具和家电。一楼墙壁上挂着朱治平的一张大照片。

  刚回老家时还活奔乱跳,一天时间就阴阳两隔,原本就体弱多病的朱治平父母怎么也不敢相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就在春节之前发生了。在朱治平去世前7个小时,朱治平和兄弟们带着年货去看望村里的几个长辈,回来吃完晚饭后,还和一年未见的姐姐快乐地聊起自己在北仑的生活。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1-29 07:51
  朱治平的妻子陈敏紧紧地搂着刚上小学的儿子。从2006年结婚开始,同为安徽人的她陪着丈夫在北仑一起打拼。尽管对于丈夫的志愿者事业有过怨言,但陈敏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我一直跟他说要注意身体,但是想不到的是他这么快就走了。他是用生命在从事志愿者工作!”听到噩耗后,在上海工作的朱治平堂哥章勇在第一时间赶回老家。一直以来,章勇和朱治平通过微信进行沟通,他非常了解朱治平在北仑的志愿者经历。由于以前知道朱治平的身体并不是很好,章勇在日常交流中也经常提醒他。“现在想想真是有点后悔,我没有尽到一个堂哥的责任。”说着说着,章勇哽咽了。

  村民章红胜是朱治平小时的玩伴,对于朱治平以前在老家的事情了如指掌,但是看了新闻媒体对于朱治平的报道以后,他被深深地震撼了。“每次过年回来,我们经常在一起聊天,但是他在北仑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却只字未提。”

  除了一个姐姐和一个双胞胎哥哥外,朱治平还有一个25岁的弟弟朱志强。朱志强目前在宁波江北区一家机械厂当操作工,此前在哥哥的影响下多次参加北仑区的志愿者工作。如今哥哥朱治平离他而去,但哥哥心怀大爱无私奉献的精神已经在他心中开花结果。“春节假期结束回到宁波,我会辞掉在江北的工作,帮助嫂子打理早餐店,同时也将哥哥未尽的志愿者事业继承下去,告慰哥哥在天之灵。”朱志强说。

  目前,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三级媒体也在对朱治平的相关事迹进行采访。池州团市委副书记、青联主席张勇说,朱治平在北仑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积极融入当地生活,是安徽青年在外务工人员的优秀典型,一定要让更多的安徽人民知道朱治平、学习朱治平。

  考虑到朱治平生前未圆的梦,北仑区志愿者协会的队友纷纷通过北仑团区委、区青联,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朱治平的儿子如果还回北仑来读书,志愿者们愿意与他结对,直至他顺利完成学业。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1-29 07:54


  1月25日,志愿者朱治平因心肌梗塞突然去世,好人离开,年仅32岁。这名安徽籍青年,一直秉承“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的理念,他认为“为别人着想,一定会有人想着你”。他的离开,虽令人悲恸,但激发了更多善念,指明奋发努力的方向。好人走好,这是所有向善者的祈愿。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1-29 07:54
  宁波“亲人”的哀悼

  昨天,朱治平在老家入土为安。

  朱治平是安徽人,户籍在池州市贵池区马衙街道杨安社区。这些年,他的双胞胎哥哥、弟弟以及他的妻儿都在宁波生活工作。1月24日,一大家子坐车回到老家,当晚就身体不适了。由于事发太突然,1月25日上午10点多,北仑志愿者协会才证实了朱治平去世的消息。

  25日,就有不少志愿者想坐车去安徽看看,也好与他们并肩奋斗多年的“朱大哥”道个别。可惜临近春节,车票实在太紧张了,不少志愿者尝试了好几次,都没能买到票。

  获悉不幸消息后,北仑团区委第一时间与安徽驻浙团工委、池州团市委取得联系,详细告知了志愿者朱治平这些年来的感人事迹。受北仑团区委的委托,池州团市委、贵池团区委迅速行动,对家乡的好青年给予高度关注。

  昨天上午,他的家人们虽然极其痛苦,但也没忘代替朱治平,跟宁波的“亲人”道个别。

  昨天中午11点40多分,双胞胎哥哥朱治业用弟弟的QQ在志愿者家园群里发布消息:“大家好,昨天江书记(北仑团区委副书记江增辉)给我电话,委托我们池州团市委来看我弟弟。谢谢大家,给你们添麻烦了。”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1-29 07:54
  F大队提议更名为“朱治平”大队

  据介绍,北仑志愿者协会一共有10个直属大队,朱治平所在F大队,大概有200多名志愿者,主要以疾控宣传志愿服务为主。只要有大型活动,10个大队就会协同参与活动。由于朱治平活动出勤率极高,在志愿者队伍中的名声很大。

  B大队副队长虞何祥告诉记者,很多队员在得知朱治平去世消息后,自发打来了慰问金,还明确表达参加朱治平纪念活动的意愿。

  D大队队长何力也表示,各大队都愿意协助F大队举办朱治平追述会。作为朋友,大家都想要表达这样的心意:人虽走了,但他没做完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大家会继续努力做,传承他的精神,传承他的品质。

  F大队副队长文华刚是朱治平挚友。“有这么多人继续坚持志愿者活动,有那么多媒体在宣传他的志愿者精神,相信即便到了另外的世界,他也能得到宽慰。”

  据记者了解,目前各直属大队外来务工人员志愿者占到一半左右,而F大队已提议,将大队命名为北仑区志愿者协会“朱治平”大队,以此激励队友们不断前进。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1-29 07:55
  愿竭尽所能呵护他的小孩

  朱治平走了,很多志愿者整夜无眠。除了伤心,还觉得能为他做的实在太少了。

  不少志愿者知道这样的事:2013年底,朱治平向亲人借款在北仑买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小房,希望在北仑安家落户,让儿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虽然买了新房,一家人也没舍得去住,而是出租后尽快还贷款。

  “与不少年轻人的浮躁形成鲜明对比,朱治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不断向自己的梦想靠近。”北仑团区委副书记江增辉说,他面临的困难不是本地青年可以想象的,但他依然表现出了乐观而坚韧的态度。

  考虑到朱治平生前未圆的梦,志愿者们已通过北仑团区委、区青联,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朱治平的儿子现在才8岁,上一年级,如果他回北仑来读书,志愿者们愿意与他结对,直至顺利完成学业。

  “父爱如山,虽然我们给不了,但也会竭尽所能,呵护这个孩子。”志愿者冯波说。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1-29 07:55
  家乡人民为他而骄傲

  池州籍青年朱治平,在宁波北仑做了那么多感人的事,老家的人们在感到痛心的同时,也由衷地为他感到骄傲。

  记者看到,安徽共青团网已详细刊载朱治平的生平事迹,对最美志愿者致以沉痛的哀思。池州人论坛,网友“mczdz”的帖子“悼念贵池在外的优秀志愿者———朱治平,一路走好”被2400多人点击阅读,30多人回帖表达对好人的沉痛哀悼。

  池州团市委副书记、青联主席张勇在接受采访时说,朱治平在北仑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积极融入当地生活,是安徽青年在外务工人员的优秀典型。“朱治平的离开,我们感到十分痛心。”张勇说,但他在宁波所做的一切,弘扬了青春正能量,家乡的人们为能有这样的好青年而感到自豪。

  据了解,朱治平的家乡人民已通过网络“再认识”这个好青年。目前,池州市、贵池区两级媒体也正在对朱治平的相关事迹进行采访。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1-29 07:56
  凡人好事

  引起全国网民关注

  短短三天,与朱治平相关的网络信息不断感动着人们。北仑区政府官方微博“北仑发布”连续发布了“今夜为英年早逝的志愿者朱治平点支蜡烛”等28条微博,区内各主要网站纷纷为其设立缅怀网页,开展网上留言、献花、献歌、点烛、挽联、祭酒等活动。

  尽管相隔千里,又只能通过虚拟世界寄托哀思,但网友们对朱治平的敬意与想念还是感动了不少人。

  “省心妈妈”: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给许许多多人带去温暖和感动。我们感谢您,我们缅怀您。

  “甬·说”:搞志愿服务是需要境界的,以往我们更多的是听到有钱人在搞慈善、搞服务。

  “刘丹枫”:他是一名勤劳热心的新北仑青年,他是一位平凡而又光荣的志愿者,生前只要他有时间,就会不辞辛苦揽下重任,他默默无闻,甘于奉献,每次活动都会感染到在场的每一个人。

  这几日,已有近百家政务微博、媒体微博关注与传播此事,宣传其事迹的微博已被转发1200多次,相关评论500多条,阅读量高达50余万人次,引起了全国网民的广泛关注。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1-29 07:56
  朱治平曾获荣誉

  北仑区优秀志愿者

  宁波市优秀志愿者

  宁波市优秀外来务工人员

  2009年-2011年度北仑区无偿献血奉献奖

  无偿献血优秀志愿者

  无偿献血国家金奖等

  “微眼看世界·金帆奖”2012年中国青年喜爱的微电影“优秀入围奖”《青春航向》的主人公之一。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1-29 07:58
  
  一个人七年情千里系
  听乡亲们讲朱治平的故事
  
  1月27日,不幸因病去世的青年志愿者朱治平在老家入土为安。

  很多“宁波亲人”都想到他老家送他一程,同时也希望探究:好人朱治平是如何成长的?

  带着大家的心愿,装着这个问题,昨天上午7点,记者一行从宁波东高速口出发,于下午2点左右赶到朱治平的老家、与宁波相隔千里之遥的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马衙街道杨安社区,看望朱治平的家人。来到他的老家,才终于明白,一个好人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1-29 07:59
  见到“家乡人”泣不成声

  进入安徽地界,天有点阴沉,新修的柏油道路两侧,满眼是深冬的枯黄。车沿着贵池区迎宾大道一路直行,很快就到了朱治平的老家———杨安社区。这是个农村社区,全村大概只有200多口人,有一半在外地务工。临近过年,很多年轻人都回来了。

  沿着土路走,朱治平的双胞胎哥哥朱治业远远地迎在村口。兄弟俩面容和口音的相似,又让同行的北仑志愿者心中泛起了难以言说的伤感。

  听说宁波来了很多“亲人”,村里的父老乡亲也来了,只是大家的表情很凝重。土路上,依稀可见小年夜放鞭炮留下的残渣,但朱治平家中的墙上已挂上了黑白的朱治平遗像。二层的小楼有些简陋,为过年张贴的对联甚至来不及取下来。

  这次来看望朱治平的“宁波亲人”,主要有北仑团区委、北仑区志愿者协会、北仑区文明办以及霞浦街道的工作人员。尽管路途遥远,大家想要送朱治平一程的心情却很迫切。迈进朱治平的家,他的母亲已哭瘫在地。她脚边的火盆,不知道多久没添炭了。

  北仑团区委书记史旭一路上没说什么话,只说朱治平24日到安徽老家时还给他打电话报平安。见到朱治平的妻子陈敏,史旭紧紧抓住她的手。没想到,陈敏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声说着“谢谢”。隔壁的老阿姨见了,忍不住用袖管拭着眼角。

  朱治平儿子才8岁,接过宁波“亲人们”送来的慰问金,表情有些茫然。陈敏看了儿子一眼,又哭了。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1-29 07:59
  出殡那天全村人都去送他了

  朱治平略显拥挤的老家,来了很多人。

  24日晚,朱治平吃了小年夜的团圆饭后,还到各家亲戚好友家中转了一圈,晚上9点多才回家。10点发病,次日凌晨零点半就没了。

  表哥张武说,出殡那天几乎全村的人都去送他了。他们都亲昵地叫朱治平“好小鬼”,一说起他的好,言语间满是遗憾。隔壁大嫂李桂香说,当晚她还和朱治平寒暄几句,治平一一感谢邻居们对他父母的照应。没想到,“好小鬼”就这么走了,大家跟着哭了一夜。

  村支书章继中说,朱治平家里一共姐弟4人,大姐今年42岁,双胞胎兄弟下面,还有一个25岁的小弟。老朱家家境贫寒,拉扯4个孩子的钱都是老两口一锄头一锄头从地里刨出来的,非常不容易。老两口身体不好,孩子们也特别懂事。朱治平又是孩子里面特别孝顺的一个。村里人都知道他憨厚老实,还经常主动帮村里人做事。

  堂哥章勇是朱治平三叔的儿子,平日里与朱治平走得比较近。他说,朱治平一向孝顺。当年朱治平才十一岁,因为父亲身体不好,就和哥哥一道到地里捉黄鳝给父亲吃。抓了两三条后,兄弟俩就跑到池塘里洗,没想到一不小心滑了进去。当时幸好有个村民经过,把兄弟俩拉了上来。救到岸上时,朱治平几乎没命,但他手里竟然紧紧拽着黄鳝。这件事,村里很多人都知道,至今难忘。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1-29 08:00
  他从小就有一颗向善的心

  由于家境贫寒,朱治平念到高中就辍学了。但是教过他的老师对他印象非常深。朱治平初中在枫岭中学念的,成绩不错,后来因为要给家里省钱,就到贵池三中念高中。

  贵池二中校长张向阳,曾是他的初中老师。“这孩子的善良和励志从小就有。”张校长说,由于家境不好,朱治平读书时都舍不得上食堂买菜吃,上学要走几十里地也舍不得坐车。但是碰到同学老师有需要帮助的,都会第一个站出来。

  张校长说,朱治平走上社会后,回老家都会去看望老师们。他最后一次见到朱治平是蛇年的大年初四,今天听到的竟然是这样的消息。朱治平走了之后,张校长才通过网络了解他在宁波北仑所做的事情,看了朱治平给老人剪脚趾甲,帮老人洗头的照片,他觉得一点都不意外。因为朱治平一直就是个尊老爱幼、励志向上的好青年。

  同村的张红胜是朱治平从小的玩伴。他说,朱治平走了之后,自己才知道治平在宁波做了那么多好事,简直不敢相信。“治平不抽烟不喝酒,没啥特别的爱好。”张红胜说,在治平忙着做好事的时候,他们却在打麻将,玩牌,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表哥张武掏出手机给记者看朱治平生前发的最后一条微信,上面有一张图“生死疲劳”。表哥说,微信里全是他记录自己献爱心的事,他能感觉到,朱治平将献血作为一件荣耀的事在坚持。

  乡亲们争相看着关于朱治平的新闻报道。尽管有些乡亲普通话讲得不好,但他们争着举例子证明:朱治平这孩子,到底有多好。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1-29 08:02
全家决定继续从事志愿者服务

  朱治平的“好”,与家人密不可分。他走后,家人一致决定,将他的事业继续下去。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小弟朱志强原本在宁波江北做操作工,他打算年后辞了工作,接过哥哥的早点铺。“哥哥好几次都劝我参加志愿者服务,我也想做下去。”朱治强说,去年7月,他已经献过一次血了,以后会和哥哥一样去努力,让哥哥在天国安心。

  朱治业对治平的突然离开,一直十分内疚———当初,是他带着弟弟去的宁波,又带着他去献了第一次血,他觉得自己没能保护好弟弟。“我的弟弟是在用生命书写着自己的荣耀。”他哽咽着说道。

  妻子陈敏一直都坐在门口的椅子上,低着头,像是在想什么。说到治平的早点铺,她突然抬起来头来说,我会带孩子回北仑的,那是治平想做好的事。在她的印象里,治平是那样热爱志愿者工作。无论自己有多累,即便是躺在床上休息,只要接到志愿者协会的电话,他都会起来先把志愿者工作完成。每次看到他在照顾家庭和志愿者工作之间努力地协调,努力地想做周全,她就会觉得特别心疼。

  陈敏说,丈夫朱治平是一个诚恳、踏实的人,虽然话一直都不多,但说过的话一定会做到。当初自己就是因为这个才嫁给他,现在自己也会按照他的想法去坚持。

  “可是没了他,真不知道该如何过日子。”说到这里,陈敏实在说不下去了,又低头不断捏着自己的手指。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1-29 08:02
网上悼念活动依然在继续

    昨天,浙皖两地的网上悼念活动还在继续,网友们通过网络寄托哀思,表达深深的敬意和哀悼,包括全国的网友也依然在转发着他的事迹。

  记者在来安徽的路上,就不断有志愿者发信息希望转达大家对朱治平的怀念。志愿者们还郑重承诺,会用自己的行动将朱治平的精神传承下去。

  北仑团区委工作人员介绍,在他们来安徽的路上,也有不少北仑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电话短信“追着”表态,希望照顾朱治平的家人,资助他的孩子长大,让朱治平走得安心。

  昨天上午,池州团市委、贵池区委相关领导,再次来到朱治平家中看望慰问他的家属,并号召广大安徽青年向优秀青年朱治平学习,学习他的公益爱心,发扬他的奉献精神。池州市当地媒体也对此进行了跟踪报道。

  生在安徽池州,生活工作在浙江宁波的朱治平,会因为他的善良和对世界的爱而让人铭记,而他的精神也必将得到传承和发扬。





欢迎光临 新碶街道红领之家 (http://bbs.hlzjc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