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着油污和带有食物残渣的水一旦被倒入雨水井,在看得见的路面上,又黏又脏,行人唯恐避之不及;在看不见的管道里七拐八弯,最终从雨水口排入河道,造成污染,让城市面貌“蒙灰”。全流程监管入河污染物,呵护水生态环境,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推行排水许可证管理制度,是加强污水排放监督管理和雨污水错混接整改,促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重要措施。 最近,在白峰峰城路上经营餐饮店的张先生,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的手中接过一份《排水户申领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告知单》,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填写好相关资料并提交,仅过了2分钟,就收到了一条办理成功的短信,享受到了排水许可承诺制审批的便利。“以前没有排水许可证,我们心里也挺慌的,现在根据提示,我有一个月的时间可以完成整改,在这期间我可以放心经营,政府寓服务于执法的方式很为我们考虑。”张先生说。
在“掌上智办”的技术加持下,餐饮行业打通污水接驳“最后一米”的效率明显加快。工作开展十多天来,我区已办结120余本排水许可证,有力推进了“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除了餐饮行业集中的街区,分布在城市角角落落的雨水井也可能成为违法违规倾倒污水的目标。
今年7月,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依职权巡查至新矸街道高凤路与明州路交叉口西南侧时,发现有市民正在把一水桶的垃圾倾倒在市政雨水井,垃圾主要为剩菜蛋、壳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执法人员对当事人作出了罚款人民币630元的行政处罚。
“我区开展‘五水共治’工作以来,在截污纳管、雨污分流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只为那一泓清水。一些看似微小的坏习惯,可能会导致城市管网内循环不畅,触犯城市环境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因此,守护清流必须用好法律手段。”区五水办相关负责人说。
在严防污水入河的同时,一场场保护水生态环境的执法行动也在雷厉风行地推进。
汲取前几年“清流行动”的经验,结合季节性特点,在今年治水专项整治行动中,我区专门针对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倾倒垃圾、渣土等,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妨碍河道行洪的行为;堆放阻碍行洪或者影响堤防安全的物料;内陆水域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方法进行捕捞的行为;制售、使用不符合规格标准渔具的行为进行整治查处。
由于违法捕鱼行为多在夜间进行,且不法分子常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增加了执法难度,执法人员采取夜间错时执法,并依托“互联网+”平台,实时反馈河道现场情况,将机动巡视与常态保障相整合、队员巡查与群众举报相结合,确保辖区水生态环境得到稳步提升。
“五水共治”工作向纵深推进,群众有感的“小事”成为政府破题的关键,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触角延伸至排涝水这道“考题”上。
以前,如遇突如其来的强降水,城区经常会出现几个积水点,长时间难以消除,给市民出行造成不便。不过,在今年的几场“考验”中,积水点不再是城市矛盾的淤积点。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通过大数据分析近几年1628条主城区积水点数据,绘制成积水点“差位图”,“一点一策”治理因缺少排水口、道路轻微下陷等原因引发的积水问题,在主汛期来临前,提前改造积水点、疏通雨污管网、清理淤泥、修复下沉道路,有效应对强降雨和台风天气。
一年干几件小事,几年干成一件大事。如今,漫步北仑城区,水清岸绿已经成为“标配”,沿河铺设的健身步道从早到晚人流不断;老旧小区新建了地下雨水管,并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雨水倒灌的情景已是上一辈人的记忆;节约用水的标识贴在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的洗水台前,良好的节水习惯在一个个小家庭中间传递……踏着“五水共治”的节拍,精细化管理正“绣”出城市新貌。欢迎光临 新碶街道红领之家 (http://bbs.hlzjcn.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