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那些快乐及美好,也许在当时并不觉得快乐和美好,只有在长大后我们才能回味出那时的纯真和可贵,我时常在想,对于童年来说,它是不是离我们越是渐行渐远,我们对它的怀念就越发执着,对它的回忆就会越发清晰。
还记得小时候的六一,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大家一起表演节目,开各种庆祝会,有人唱歌跳舞、演小品说相声,有人被家长带着去照艺术照,买漂亮的演出服。和现在的孩子们玲琅满目的玩具以及花样繁多的游戏不一样,我们的童年相对简单,但是也同样充满了无限的快乐。
这个六一儿童节,在电影院里看到这样一部国产的儿童音乐电影,叫《情笛之爱》,它其实是一部讲述一个天生带有艾滋病毒的小男孩,在自己艺术梦想的道路上不懈努力与追求的故事。但这个看似简单的主题,其实里面也富含了并不简单的含义。
主人公天乐(林浩饰)是一个被自己亲生父母遗弃,从小跟着爷爷(牛犇饰)长大的孩子,正是因为他身上的特殊病情,以及家境贫穷,爷爷一直没有让天乐上专业学校――去提高他天赋的音乐才能――吹笛子,而只能无奈地站在门外旁听,或者由爷爷亲自传授,一直怀有音乐梦想的天乐,很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像一个普通孩子一样,坐在艺术学校的课堂中,有老师授课,有同学陪伴,他简单、执着的小小梦想和这梦想背后隐藏着的这不为人知的秘密,让《情笛之爱》的主题充满了悲悯和励志的意义。
孩童的纯真、善良与成人的阴暗、堕落似乎在这部儿童电影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天乐为首的一群热爱音乐的孩子们自由自在的在广场上载歌载舞的吹奏各种乐器,他们快乐享受的神情以及悠扬自得的演绎着各种乐器的样子,是这部电影中特别触动人心的地方。用欢快的音乐的形式去包裹着现实的残酷,让本应享受最童真的快乐时光的孩子们从心底里蒙上一丝灰色,那是我最最不忍的。
常在媒体上看到,在现在的中国农村,有6000多万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如天乐一样的留守儿童,因为多少年来城市化的社会趋势,他们的父母大多作为农民工进城谋生,他们小小年纪就只能与长辈一起守在农村的老家,他们的教育、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的理想也都因此面临种种无法解决的困境,与他们相比,《情笛之爱》中的天乐还是幸运的,因为是一部儿童电影吧,创作者用相当乐观的基调讲述了这个带着些许忧伤的故事,更给了我们一个光亮的欢乐的结局,虽然历尽千难万难,天乐还是在社会的帮助下,在他自己的努力下成了音乐学校的一员,我想,生活中这样懂事的孩子,这样幸运的孩子,一定会有一个理想的未来的。
但,现实中其他的孩子们呢?都会如天乐一样幸运吗?
这部电影选在六一儿童节上映,虽然是儿童电影,但却令我们这些大人有许多沉重的思考。
孩子们的快乐与忧愁,表面上是他们个人的,其实更是一个家庭的,更引申了说,孩子们的快乐与忧愁其实应该是整个社会的快乐与忧愁。
这也是我快乐地看完这个部快乐的儿童电影之后,现在并不快乐的原因。
也只有祈祷,每个留守儿童都有天乐一样的幸运吧。
欢迎光临 新碶街道红领之家 (http://bbs.hlzjcn.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