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碶街道红领之家

标题: 为何要把“众包”带进公益? [打印本页]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8-2 18:37
标题: 为何要把“众包”带进公益?
在这个无效阅读横行、信息泛滥的时代,写长文都是拼人品的。名家手笔之外,你把多少注意力给了路人甲的文字?嘿,不用回想了,机会就在面前,用你的几分钟看看精英之外的草根在思索何物,顺带恩泽下路人甲企盼雨露的双眸吧。


也许你已经留意到一篇标题为:《那些2B的难题,是时候拿出来解决了》的征集文案。然后惊喜的发现,已经有人开始收集NGO或创变者们碰到的难题,试图用众包的形式来解决。或许已经疑问四起,“众包”是个什么东西?又为何要把“众包”带进公益?“众包”+公益是否=问题解决+奇迹出现呢?且待笔者细细道来。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8-2 18:37
缘起



笔者关注公益传播,观察思考,内心总免不了汹涌澎湃,也曾写过几篇吐槽的小文,像《关于公益传播的碎碎唸》、《公益传播视角下的壹基金质疑事件》。后来觉得摇笔呐喊,敲着键盘唧唧歪歪百无一用,更何况笔者仅仅是几亿网民中的路人甲。亲自动手,丰衣足食,不卷起袖子做点事,问题还是一直风干在空气里。于是他就愉快地申请了Bottledream主办的“一起开瓶·创变者计划”,试图在公益传播领域做点改变,推动NGO与公众的对话,鼓励NGO自我披露(告诉公众我是谁、在做什么、怎么做),共享积累的智慧、技术和经验。主要是为了降低公众对公益的误解、在NGO间营造一种“为了共同利益增强他者,共享协作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良性竞争氛围。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一套宏大的解决方案。正因为它的宏大,导致所有参与方案把脉的师友均十动然击(十分感动然后打击此方案非我辈所能付诸实践)。



比如,笔者希望记录公益的文章是这样的:借用黄仁宇的“大历史观”这一概念,网站的文章是“大公益观”的,其叙事风格应该像《万历十五年》那样,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公益”,而不能简单地以道德评价笼罩一切。即用“大公益观”分析社会之症结,观察公益之发展,从公益事件、人物、机构铺展开去讲故事,在说故事中带出那段历史的方方面面,共享那个领域所积累的智慧和技术。单单文章撰写这一项对撰稿人的技术及视野要求就极高,另外,要让NGO们共享出自己积累的智慧和技术,在这种竞争扭曲,到处是机密的环境下,也是一种极高的挑战。关于方案中的其他解决措施均碰到诸多障碍,并非不可逾越,但是克服的成本十分高昂。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8-2 18:38
转折



不少师友引导笔者:多想所要解决的问题、多想结果、多想效益。同样的社会问题、同样要服务的那个人群,抛开现有解决方案之后,是否还有其他介入方式?



依此思路,笔者重新梳理。



所要服务对象是NGO,对NGO的支持就是助力它们参与具体社会问题的解决。支持型机构是公益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群落。



所要解决的问题是NGO或者说整个公益界和公众对话不顺畅,导致诸多误解的问题,以及NGO间缺乏“为了共同利益增强他者,共享协作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良性竞争氛围。提取关键词就是“对话”和“共享”。



所要达到的结果就是,NGO和公众更好的互动与对话,公益能够得以传播,公众能够知道NGO们都有谁,都在干些啥,怎么在做事以及不时将会面对的困难。而NGO间能够更加开放,多增加彼此的了解和交流,共享一些资源,不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自身所积累的智慧和技术。因为NGO们本心都是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变革,最终让福祉泽及每一个人,这就是它们的共同目标,为了实现这个共同目标需要共享与协作。NGO的竞争不是商业社会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你死我活的竞争。



如是分析后,便开始寻求解决方案,寻寻觅觅中,猛然发现“众包”的魔力所在。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8-2 18:38
结果​



一番论证后,对“众包”的力量确信无疑,它能够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可以得到所预设的结果,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附加的价值,也顺带解决了另外一个社会问题。​



简述之,“众包”是组织把原本需要自身内部解决的任务(难题),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网络大众。在笔者看来,“众包”是这样的:营造一个活跃的网络社区,汇集寻求帮助的NGO和社会创新者以及热情提供帮助的网友。求助方把“难题”细节和相关背景信息梳理清楚,并且设计一个好玩、有趣的回报方案,然后将之放到网络社区的相关版块。这时,热情提供帮助的网友都能参与这一难题的解决,或提供视角、思路或直接操刀实干,在这个过程中,求助者可以随时参与协商和讨论。最终整个解决过程和成果要呈现并共享在该网络社区,以便其他网友能够查看。一来,网友间可以互相评论,互相促进;二来,若解决方案是可重新利用的,之后碰到相应难题的求助者无需再次求助就能直接使用。


作者: 号角    时间: 2014-8-2 18:38
至此,或许你已然明了“众包”为什么能够解决笔者想要解决的问题了。请容笔者赘述。​



这种求助与帮助的过程,是NGO们与公众很好的互动和对话,也是一种有效的共享行为。获得难题的解决是NGO们的动力所在,为了让难题得以顺利解决,NGO们需要交代相关背景信息并且要将难题描述清楚,这个过程NGO们要去告诉他者: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怎么在做、目前碰到一个什么样的难题,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在解决者参与难题解决的过程中,会有一些疑问并提出,此时NGO们会给予回应。这样一个求助与帮助的动作结束,也就是NGO完成了一次自我披露,并且还把难题解决了。在社交媒体发达的时代下,NGO们提出的难题,通过新媒体增加曝光度,如此,可吸引更多的解决者,同时也把自己传播出去了。而热情的解决者在这个过程得到了一定的回报以及解决问题的乐趣并且积累了一次实战经验。一部分的解决者也会把自己参与这次难题解决的经历披露到社交媒体和网友们分享,或者是线下与朋友的分享,这是一种附加传播的价值。而在网络社区中共享解决成果,也是一种互相促进和学习,这个效果不仅发生在NGO间,也发生在解决者间。这也就是我们项目取名“一起进步”的原因。因为,“众包”行为的发生,公众对NGO的认识在进步、NGO在进步、解决者也在进步。​



如上,你或许已经察觉,将“众包”引入公益,不仅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笔者一直关注的问题。同时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NGO缺粮草、缺人马导致“难题”难以及时得到解决的问题,另外也让热情的网友能够发挥一技之长,在获得回报的同时还能享受解决问题的乐趣并且还顺带参与了公益行动,助力了前线公益。






欢迎光临 新碶街道红领之家 (http://bbs.hlzjc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