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这样几种做事方式:1、损人不利己;2、损人利己;3、损己利人;4、利人不损己;5、利人又利己。哪种方式更好呢?显然是第4、5种。但现实中人们更认同和推崇专门利人、毫不利己的方式,认为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尤其在慈善领域,如果行善者存在利己的成分,就会指责他动机不良,作秀,另有目的……。这样的指责显然是对人类追求效益最大化这一本性的否认。
但实际上,只能由少数人践行的自我牺牲式慈善并不适合大多数人,也是最不可持续、效率最低的行善方式,并且也会让行善者付出过高的物质和精神成本,比如自身的生活水准、身心健康、家人的幸福。社会对这种行善方式的认同,加上媒体的宣扬、表彰,无形中提高了行善的道德门槛,让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及,行善的积极性打折,动力不足,以为行善是少数道德高尚者、有钱有闲阶层的事,不是普通人能做的。
所以,若想鼓励更多人行善,就必须遵守非牺牲原则,提倡利人不损己,甚至利人又利己的行善方式,让大家能够在力所能及、不牺牲自身利益、不影响生活的无压力状态下,持续地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