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到门口有脚步声的时候,蜷坐在椅子里的戴阿婆会下意识地坐起来向外张望,眯着眼睛看一会儿,再一点一点缩回到椅子里,轻轻叹一口气。
她要等的人不会回来了,这个90岁的老太太,一年前失去了她的儿子。
儿子叫陈财龙,去世时只有57岁,是全省首例生前登记身后捐献器官的志愿者。两年前,他顶着压力申请器官捐献;一年前,当初最反对的妻子童秀珠签字完成丈夫遗愿,捐出了他的肝脏和两个肾脏,救活了3个人;随后,戴阿婆签字,捐出儿子的全部慰问金,资助17名贫困学生。
上个月,浙江省启动红十字感动人物评选活动网上投票,去世刚好一周年的陈财龙名列其中。在报纸上看到丈夫的名字,童秀珠捂着脸,泪从指缝间流出来。
一个家庭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伦理、取舍,和这张薄薄的报纸一起被压在玻璃板下。童秀珠抹干眼泪笑了笑,对婆婆说:“这一年,可算熬过去了。”
不捐的理由
童秀珠当初不同意丈夫申请捐献器官,她有足够的理由。
那是2012年初,当时关于宁波首例器官捐献者孙永海的报道铺天盖地,陈财龙深受触动,也动了捐献器官的心思,妻子却无论如何接受不了。
“啥,你身上落下的那个毛病忘记啦,遭了多少罪,你还想着把器官捐出去,图什么呀?”
陈财龙挪着不灵便的双腿,好脾气地赔着笑,说人的身体就像衣服,不能穿了的衣服何不把能用的几块剪下来,去补补其他的衣服呢?帮人嘛。
童秀珠的眼泪掉下来,她想:凭什么,凭什么?我们最困难的时候谁来帮过了?
她心里一直有疙瘩,因为丈夫10年前的那次车祸。
2003年的一天早上,陈财龙开着摩托车去古林进货,途中被工程车撞上。当童秀珠接到电话赶到医院时,他已经进了重症监护室。
医生说,病人颅内出血,伤势非常严重,已经昏迷不醒,能不能醒过来只能看运气了。童秀珠脑子里一片空白,儿子还小,母亲已老,家人依靠的顶梁柱如今却倒了。她这样一个几乎没出过远门的农村妇女,除了在病房门口哭,不知道还能做什么。医生说赶紧找交警,等着救命钱呢,可她连交警队的门都摸不到。
一路问过去,好不容易找到交警队负责案件的民警,他们说的很多话她都不太懂,或者一知半解,她凑过去,努力露出温顺的笑意,求他们帮忙。
那些天,她天天在医院和交警队之间来回奔波。好几个晚上,当她从交警队出来时已经是深夜,搭不到车,茫然地等着,直到有好心的民警出来捎她一段。
所幸昏迷10多天后,陈财龙奇迹般地醒过来了,并逐渐康复,但下肢留下了终生残疾。
童秀珠说,她不知道往交警队跑了多少趟,虽然肇事司机是全责方,却没有钱,最后除了支付医疗费,什么也没给。
陈财龙倒也淡然,“捡回一条命已是大幸,其它的就都不重要了,大家都不容易,就算了吧。”
童秀珠总觉得委屈,丈夫白白地残疾了,一场对方全责的车祸,毁了他们好不容易改善的生活。
被车祸打乱的生活
在他们所在的邱隘渔金村,陈财龙因为能干小有名气。
75岁的村民陈阿娟是看着陈财龙长大的。她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的陈财龙,不是在地里帮父母干活,就是在河塘里抓鱼,晒得黑黝黝的。鱼抓得多的时候,他还会分给邻居一点。
后来他被大伙儿选上做了村干部,人还是那么的勤快,有礼貌,见了长辈都阿叔阿姑叫得甜甜的,碰到年纪大的村民拿啥东西,他都会上去帮忙。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渔金村很多村民都弃农经商,陈财龙也与时俱进,在邱隘开了家五金店。
童秀珠对那段创业经历刻骨铭心,夫妻二人分工协作,她看店,丈夫进货并处理外部事务。那时丈夫无论去哪,都骑一辆28寸的自行车。每次到古林进货,天没亮就出发了,三四十公里的路程,得花2个多小时。
进好的货驮在自行车后面,他又马不停蹄往回赶,到宁波正值正午,常常跑到原鄞州人民医院旁边的一家小餐馆吃饭。那里的午餐很便宜,2元钱可以吃一大碗面,还可喝上一碗老酒。
钱,就是这么一分分攒下来的。
夫妻二人起早摸黑苦心经营,可就在生意渐渐稳定,生活刚开始好转的时候,车祸毁了一切,这个家庭又重回原来的清贫。
陈财龙残疾的下肢再也无法像从前那样四处奔波,他们的五金店经营不下去,只好转让,这个正当壮年的男人从此被局限在家里那个狭小的空间。
本来这个世界就没有给过他们足够的善意,为什么还要献出生命的礼物去帮助别人?童秀珠心里一直想不通,而且她也不愿意看到丈夫去世后连个完好的身体都没有,毕竟这是在农村,观念还是很保守的。
陈财龙说,这是两回事,一码归一码。而且,他希望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不管生前还是身后。再说,他现在虽然残疾,身体还不错,这是很遥远的事呢。
他说这话的时候,正艰难地拖着残疾的腿从桌子边往床边移,童秀珠心一软,竟没有反驳。
2012年2月20日,陈财龙到当地红十字会填写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家属同意,经省红十字会审核,正式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童秀珠签字的时候安慰自己,反正也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2013年7月1日早上,童秀珠从外面买菜回来,陈财龙没有像平时那样迎出来说“回来啦?”,她叫了几声“老头子”没人应,家里很安静,只有吊扇在头顶呼呼地响。一种不祥的预感瞬间笼罩了她。
这一天竟来得这么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