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新矸街道党工委把推进志愿服务作为党员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抓手,采取三手段强化组织、拓宽领域、丰富活动,志愿服务呈现出遍地开花态势。
一是品牌化行志愿。“红领之家”党员志愿者团队是深化品牌志愿服务的领轨者。作为一个以党员及其他热心公益人士为核心群体的公益社会组织,该团队每周末都会安排志愿活动,推出了九大常态化的菜单式项目,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1972次,服务总时长39523小时,成为党员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和知名品牌。“常态化的志愿活动,能让市民看到党员‘党性’,积聚、点燃越来越多‘正能量’。”“红领之家”负责人陈军浩表示。
二是多元化做活动。街道党组织搭建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平台,面向群众不定期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多元化服务。近日,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带领下,海棠社区的雄文志愿服务队将闲置空地变废为宝,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开辟“爱心农场”。这块责任田由各党支部党员、志愿者认领之后,在农场上种植了各种蔬菜瓜果,由党员志愿者团队全部送往社区的爱心食堂和困难、孤寡老人家。在爱心义卖平台,新矸街道为腾讯公益“我也想要爸妈陪陪我”项目筹集善款。该项目由爱心企业党员发起,旨在帮助困境、留守儿童的成长关爱陪护,让他们可以得到更多的资助与关爱。
三是常态化植理念。胡朝霞爱心团队、“送粥奶奶”国际志愿服务队、银发义工队……这些常态化的志愿活动由党员牵头,能够让市民看到党员“党性”,积聚、点燃越来越多“正能量”。每周三在中河路地铁站,“百灵鸟”公益联盟的党员带领他们的成员身穿红马甲,参与轨道交通志愿服务:帮助乘客操作购票、引导乘客进出闸口、提醒小孩子注意闸口安全、帮忙搬运大件行李,长期提供各类便民服务。这些党员志愿者们在播撒文明的同时,也让志愿服务的理念植根于大众心中,成为港城一道亮丽的文明风景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