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记者 廖俊利 通讯员 陈 红 梅碧君)于2002年交付的高峰家园一期正慢慢老去,小区的物业管理不断暴露出问题,居民们怨声载道,在双方矛盾最为突出的关头,70岁的老党员刘松依挑起了业委会的重担。 经过他和业委会其他成员2年多的努力,小区卫生死角干净了,车位增多了,路灯亮堂了,喷泉修复了,晚上出来锻炼纳凉的居民多了……这些变化让小区居民交口称赞。而刘松依却说:“我退休了,还能在新的岗位上发挥余热,主要还是居民、社区对我的支持。”
新官上任
解燃眉之急
2014年年底,高峰一期业委会换届,刘松依当选业委会主任。当时的小区状况百出,安保监控、基础设施、景观绿化都存在很大问题,物业管理松散,小区居民怨声载道,引进新的物业公司迫在眉睫。
虽然急需寻找一家合适的物业公司,但也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刘松依和业委会的其他成员商量后决定先到房管局等单位上门咨询、请教,请他们推荐几家物业公司。“这些单位和物业公司打交道比较多,哪家口碑好他们最清楚。”刘松依说。
有了推荐之后,接下来便是“暗访”。业委会成员中大部分要上班,只有在空闲时能和他一起到所推荐物业管理的小区实地查看,更多的时候还是刘松依一人前往,回来后他再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大家一起讨论。“小区的环境卫生如何,保安对于出入人员有没有查问、登记,监控系统如何,通过这些方面就能看出一家物业公司管理得怎么样。”刘松依告诉记者。
经过多次“暗访”、讨论,2015年6月,该小区终于有了新的物业公司。
工作仔细
用数字说话
“整个小区有61扇单元门,其中40扇要么门铃坏了,要么关不牢,最近正在维修中。”“以前社区后面的空地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是一块卫生死角,再加上其他区域的垃圾,一共用了80车才清理干净。清理完成后小区新增了125个停车位。”“这个门楼的遮阳棚500元一个,刚刚试样成功。”“小区的摄像头全部更换成数字高清了,一共是50个,窨井盖改造建设500个。”
走在小区里,刘松依每到一处就能随口报出一串数字,这些数字都源于他对小区工作的“不放心”。维修材料要进场,他要亲临现场查看数量、质量,材料用了多少、效果好不好、支出多少他都一清二楚。自从担任业委会主任以来,刘松依经手的小区改造项目的经费支出、改造数量全部都记录在案。
“我们业委会不到现场怎么能放心,凡事亲自查过、看过,才能和小区居民有个交待,才能对得起大家的信任。”
不忘初心
啃下硬骨头
10多年的地势下沉,让该小区28个单元的入户门楼和住宅楼主体裂缝逐渐增大,小的裂缝5、6厘米,大的竟有20厘米。每逢下雨天,居民出入就很不方便,甚至有居民因入户门楼灌进雨水而滑倒,弄伤了眼睛。从几年前开始,居民们就多次向当时的物业报修,物业回复需由开发商解决,但是由于已经超过了保修期限,此事一拖再拖。
刘松依知道这是块硬骨头,便与业委会成员们一起商讨解决方案。他和同伴先在区长接待日反映情况,不久后,相关工作人员前往该小区进行实地查看,并告知了刘松依相关规定。然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大笔经费,为此,刘松依多次前往房管、住建等部门咨询,最终为项目争取到了原开发商在住建部门备用的55万元专项资金。等修整完成,雨天时小区居民就不用淋着雨进入楼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