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7-5-27 19:38:11
|
只看该作者
爱心需要排队
奉献需要“秒杀”
在“红领之家”的志愿服务论坛上,活动项目一经推出,便被“秒杀”,足见其成员的活跃程度。
林晓亚是最早参与的志愿者之一。从最初的入党积极分子,到如今的正式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了她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每逢周末,她便去养老院助老、到深山里捡垃圾,上小学的女儿周倩芸也深受影响。周倩芸说:“我为妈妈感到骄傲,希望以后也能跟妈妈一样,成为‘红领之家’的一员。”
“红领之家”坚持每月9日推出“敬老日”“护绿日”“导医日”“秀山日”“亲水日”“靓城日”等九大常态化菜单式项目,将活动集中安排在每个周末。陈军浩说:“刚开始我们只有几个人,现在发展到上千人。现在我们的活动一推出,几分钟内就被抢光。参加活动时,除了志愿者,还有社区矫正人员,我们希望看到的就是这种无差别的服务。”
除了丰富的志愿活动,真正在国际上产生影响的,是“红领矫正”模式。2014年8月,由北仑区政法委牵头,新矸街道、北仑区司法局等多个部门协同成立了宁波市首家红领之家特殊人群社会服务工作室,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理念由传统防控型向现代服务型转变。
依托“红领之家”这一专业社会组织,北仑区试图破解人手少、任务重、专业力量薄弱等难题,引入心理、教育等领域的专业力量,着力帮扶社区服刑人员、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探索特殊人群服务机制改革。而“红领之家”通过“网格化分级管理模式”和“志愿者积分管理模式”的双重方式,注入“助人自助”的社工理念,帮助矫正人员重拾自信。
在去年第二十四届国际社区矫正研讨会上,作为唯一的中国代表,陈军浩作了专场发言。国际社区矫正协会会长安妮女士认为,“红领矫正”模式非常适合中国的文化背景,“红领之家”以党员志愿者为主体,将社区服刑人员当作普通志愿者进行管理,这一做法可以为世界各国提供很多借鉴。“红领之家”的影响力扩散到国外,这在国内社会组织中很少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