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0日,一个名叫“红领之家”的社会组织呱呱坠地,以党建社会化为目标,通过将服务项目社会化、项目运作社会化、品牌运营社会化等,不断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步入组织化、专业化、项目化和品牌化的发展轨道。
1800多天过去了,这个“婴儿”不忘初心,茁壮成长。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红领之家”已有注册志愿者1061人,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1810次,服务总时长36537小时。无论寒来暑往,“红领之家”平均每天组织一次活动,成员平均每天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0个小时。
5年来,“红领之家”不仅先后荣获全国志愿服务百佳服务项目典型代表、浙江好人、浙江慈善奖、宁波市文化创新团队、宁波志愿服务20周年突出贡献奖等20余项殊荣,还于去年10月走出国门,前往加拿大参加国际社区矫正协会第24届研讨会,并作为唯一的中国代表作专场发言,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
“红领之家”为何这样“红”?在“红领之家”成立五周年之际,记者进行了探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