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4-2-11 07:50:18
|
只看该作者
“子欲养而亲不待”
祥青说,尽孝道要趁早
水泥灰墙、油漆斑驳的徐家老宅,徐祥青78岁的父亲徐振伦,望着屋外的大雪发呆,手中的香烟一根接着一根。
这些天,600多个花圈,以及上千名从各地赶来祭奠的群众,将这个仅有30平方米大的院子挤得满满当当。村里的老人,就这么拽着徐振伦的手,口中是说不尽的感激和遗憾。
过去的29年,徐祥青编织了一个个“美丽的谎言”,悉心照料着村里百余位老人,甚至自掏腰包给他们发红包,却谎称是“国家补助”。
“盖棺定论了,他是个好人,一辈子对得起别人。”徐振伦的喉咙硬了,说不出话来。在他的印象中,徐祥青仍是那个小时候到处捣蛋的“牛皮祥青”,仍是那个能够一手拎起一个小孩的壮实汉子。
19岁那年,徐祥青参军入伍,他将每个月的8元津贴省下来,在春节前夕给村里的“五保户”阿富公汇去了20元钱。这让本是村子里的“活雷锋”的徐振伦很欣慰,觉得自己助人为乐的道路上,已经后继有人。
“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道一定要‘趁早’,以防留下太多的遗憾。”这句话,徐祥青生前曾反复地嘱咐儿子和徒弟,或许也正是他内心的真实独白。
2008年,徐祥青93岁的爷爷去世;几天之后,劳累过度的母亲突发脑溢血,也走了。至亲的接连离去,对徐祥青的触动很大。徐振伦说,这分不能及时尽孝的遗憾,成了儿子之后更加用心敬老的动力。
2009年,徐振伦因腿脚不便,卸下了担在肩上十多年的村老年协会会长的担子。从那时起,刚过不惑之年的祥青,立马顶上,成了村里老年协会的实际推动者。
徐祥青的家和工作单位在象山丹城,距离大徐村近10公里。但他基本上坚持每个周末,骑着自行车或者坐班车,捎上好吃的,到大徐村的老人活动室,同老人拉家常,帮着打扫卫生。
这个身上只有那几件工作服、只买流动摊贩蔬菜的“抠门”警察,给老人买起东西来却从不吝啬,饮料、水果、瓜子……从来都不是一袋一袋,而是5公斤10公斤地买。
看到老人平日窝在家里很寂寞,徐祥青就想在重阳节组织他们旅游,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不过,这个想法遭到了父亲的反对。
“花钱不要紧,自己生活过得朴素点也不要紧,但是万一出游的老人脚下一滑或者身体不适,他们的儿女一定会找你算账的!”徐振伦说。
固执的徐祥青用实际行动回应了父亲的担忧。提前两三个月筹划,定好车子和酒店餐厅,安排好随行医生和晕车药、速效救心丸、跌打药水等备用药物……每一个细节他都亲力亲为,所有的花费他自掏腰包,为的就是让每个老人都能过好节。
2012年重阳,同为象山县公安局后勤科的张斌跟着徐祥青,一路搀扶着老人参观象山港大桥、大目湾、看守所、巡特警队……这分浓浓的孝心,被张斌看在眼里:“每一个老人都特别信任他。即使是腿脚不便的老人,一听是大哥组织的,都争相报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