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传播与公益活动
自首次发布1.0测试版直至2014年1月升级到5.2版,微信每一个新版本的推出都能紧密贴合市场需求,给用户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其多元化的功能设计使用户在畅享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对微信的发展潜能有了更多的期待。到目前为止,微信基于人们的现实需求设计出了包括微信支付、名片扫描导入手机通讯录、微信商城、滴滴打车在内的多项生活应用。不仅如此,人们还将关注视角延伸到了公益活动领域,探讨利用微信做公益的可能性并进行了各种尝试。
(一)微信用户数量多、素质高、对公益的关注度高
经过三年的创新推广,微信已成为我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社交工具。一方面,它拥有腾讯公司庞大的用户资源,且与QQ、腾讯微博、腾讯游戏等衍生品直接绑定,用户增长潜力非常大;另一方面,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我国已迈入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阶段。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智能手机保有量为5.8亿部,移动网民的规模超过5亿,并保持着稳定增长趋势。这就意味着,一旦微信介入公益领域,其背后的注意力资源及支持者将十分可观。
腾讯公司就微信使用者情况发布了一组数据:微信注册用户以18~35岁的年轻人为主体,大学生是微信的主要使用者。从学历方面看,本科及以上学历在微信用户中占比高达70%。由此可见,微信是一个基数庞大、充满着各种可能性的互动平台。在这里,人们重视私人化的信息交流,也乐于就某一热点事件展开群体讨论。在这里,人们关心社会,关注公共议题,对社会公平与公益话题有着敏锐的感知和浓厚的兴趣。
(二) 微信的传播机制与功能设计契合公益活动的需求
1.独特的传播机制加快了公益传播速度。首先,微信不受时间、距离、运营商及操作系统平台等的限制,能在最大范围内将公益信息传送给用户,尽可能扩大公益活动的辐射面;其次,微信支持文字、图片、语音信息、视频通话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丰富的信息表现形式有助于形象深入地介绍公益活动,而各方沟通互动的即时高效又能提高用户的信任度和参与热情;再次,2012年4月微信所推出的4.0版本加入了“朋友圈”功能,它集中了QQ联系人、手机通讯录、陌生人等三种交友途径,拓宽了微信用户的交际网络。这样一来,只要用户在朋友圈发布公益信息,该圈子的所有人都能在第一时间获知,并将活动详情发布到自己的朋友圈。环环相扣、聚沙成塔,就能使个人的微薄力量聚拢发挥出最大合力;最后,微信还支持多人群聊,即建立微信群,群内的任何人都可以邀人加入,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互动。若某公益活动成为群组成员的关注焦点,使公益能量能持续发力滚动,必将使微信成长为公益领域的新型合作神器。
2.微信支付功能的推出提升了公益活动效率。微信支付是2013年8月由腾讯微信与财付通携手推出的一款移动支付创新产品,用户只需在微信中绑定一张银行卡,并通过身份认证,输入支付密码后便可轻松购买到满意的商品或服务。如果微信支付能广泛应用于公益筹款,对活动发起者和捐赠者而言都是极为便捷的。无论何时何地,微信用户只要对某个公益活动产生兴趣,打开捐赠链接进入支付界面,仅需十几分钟便可完成整个捐款过程,大大降低了其参与公益所需耗费的成本。动动手指即可奉献爱心的公益参与模式不仅提升了公益筹款的效率,也有助于延续用户的公益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