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新碶街道红领之家
快捷导航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银杏社区“海塘文化”小展厅:撑溜工具和泥笙让居民觉得亲切

[复制链接]

2822

主题

2917

帖子

0

活动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57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3:1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曲自在 于 2014-12-3 13:19 编辑

      近日,新矸街道银杏社区文化大礼堂里,居民们在一个小展厅参观了老一辈筑海塘时曾使用过的劳动工具,勾起了不少回忆。
 “喏,当年筑海塘的泥土就是这么运输过去的,先用泥笙将海涂泥一块块切下来,依次传放到溜板上,用溜竹管把它往海塘方向推溜过去。溜板是一条条连接起来的,上面光滑度不够时泥土滑不动了,就用溜竹管撩点水往上浇,等上面变得湿滑后泥土都很容易溜过去了。”今年60多岁的赵阿姨生怕记者不懂,和另外一位阿姨演示起来。
  孙女士指着一幅摄于1972年筑塘围涂的照片说:“那时候算山塘建造,我们还小呢,每天下午2点都去那里给我舅舅舅妈一家送饭,因为我家住得近。”银杏社区主任胡君介绍:“围海造田对银杏社区很多老一辈而言都是难以忘怀的经历。据史料记载,北宋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王安石率民众在我们银杏社区这一带筑造第一条海塘(王公塘),明清时期多次围塘。新中国成立后,又陆续围筑新塘,公社社员人山人海“围海夺田”的硬仗一直持续到1976年建成算山塘,这才有了我们现在脚下的这片陆地。”
  今年4月,银杏社区建文化礼堂时,将核心内容定为弘扬可“海塘精神”。目前,涉及区域历史沿革、乡风习俗、模范人物和经济建设成就的内容都已展示出来。胡君告诉记者:“大家都说,整个礼堂里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海塘精神’,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看了后,都觉得非常亲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QQ|红领之家 ( 浙ICP备15016945号-1 )|红领之家 ( 浙ICP备15016945号-1 )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1

GMT+8, 2024-11-16 04:17 , Processed in 1.078125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