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讯(记者 王涵真 通讯员 陈红 王婷婷)“社区的调解员来了,这事儿准能解决。”在新矸街道银杏社区,居民之间有了矛盾纠纷争执不下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可以找社区的调解员来做工作。2011年,在新矸街道政法办的支持和指导下成立了银杏社区联合调解委员会,委员会在社区专门开辟了一间调解室,配有专人做调解工作,不仅向辖区内居民敞开大门,还时常走村入户,上门为百姓解“疙瘩”。
不是所有矛盾都能化解,但是居民一求助,调解员就会着手帮忙
银杏社区现居住着3万多名居民,主要集中在沿海、永丰、算山三个村,辖区内的工业企业较为分散,有些临近农田,邻里之间、企业和居民之间难免会产生摩擦和不愉快。
今年49岁的丁大龙是安徽宿州人,他是社区联合调解委员会的一分子,记者见到他时,他刚刚从永丰村调解完一件纠纷回到办公室。说起自己的这份工作,丁大龙坦言,社区的调解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严谨的工作。做好了,能控制当事双方的情绪,把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做不好,就会“出力不讨好”,化解不了矛盾。可尽管如此,只要遇到居民求助,他就会马上着手解决。
“刚开始接触这份工作时,我对相关的法律知识还不熟悉,也没有调解的技巧,在调解时感到无从下手。”丁大龙告诉记者,为此,街道定期对调解员进行相关法律知识培训。
用合适的方式调解居民间的矛盾
今年夏天,来自安徽的张先生在沿海村的出租房里安装了一台空调,但由于房子的户型原因,空调外机迟迟不能确定位置,最后选择安置在屋顶上。“我这房子上面铺的是瓦片,你把这么大的机子挂房顶,万一把房子压坏了可怎么办?”得知租户的这一做法,房东顾先生表示很担心,两人就空调外机的安装问题争执起来。9月,顾先生提出要张先生一家搬离目前的居所,但张先生不服气,“我既没有拖欠房租,也没有拖欠水电费,为什么要让我搬呢?”
社区联合调解委员会了解情况后,先采用“背靠背”的方式分别做两人的思想工作,待双方态度有所缓和后,又进行“面对面”调解。
经过调解,张先生同意搬走,但附近房源紧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房子。社区调解员主动帮助张先生找房,同时劝顾先生要是租户三五天内没找到房子,也不要去打扰他们。最后双方矛盾化解,事情圆满解决了。
解决村民和企业间的纠纷,不让矛盾“发芽长大”
除了村里居民间的矛盾,企业和村民之间的问题也先由社区调解委员会来处理。
不久前,算山村的一位村民把未经沤熟处理的猪粪施在田里,臭味飘到了旁边企业里,还惹来了很多苍蝇,企业员工在食堂用餐时感到十分不适。“我们劝说那位村民要将心比心,如果是你的子女在那家公司工作,你会怎么想?”可那村民表示这没有办法。
社区副主任袁松鹏参与了这一纠纷的处理,他还来到村民拿肥料的屠宰场,叮嘱屠宰场的负责人一定要把猪粪发酵沤熟后再给村民,就这样避免了纠纷再次发生。
“目前,我们把各个村、企业纳入联合调解委员会的组织网,配备网格管理员8人,及时发现并解决矛盾,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袁松鹏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