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新碶街道红领之家
快捷导航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518|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牧民省长”的本色人生----“时代楷模”尕布龙

[复制链接]

3001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74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8:07: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号角 于 2016-1-31 18:12 编辑


2011年10月8日,寒露,一位老人走了。

  2014年,《西宁晚报》推出评选影响青海历史人物活动。短短几周时间里,晚报热线电话响个不停、微博留言不断、信件纷纷而至……先后有3000多位市民不约而同地向报社推荐他。

  这位老人,就是蒙古族共产党员、青海省原副省长尕布龙。

  18年奋斗,给西宁百姓留下了郁郁葱葱的南北两山;30年坚持,将自家房子改成“牧民店”,让许多农牧民在省城多了个“家”;50年的奉献,走遍青海的山山水水,也走进了百姓的心坎里……他用质朴和执著,书写了一名共产党人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01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748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8:08: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号角 于 2016-1-31 18:13 编辑

  实干本色--他是青海的“忙活人”,哪里工作最苦最累,他就会出现在哪里


  在担任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22年间,尕布龙很少待在机关,一有机会就往乡下跑,一年要跑五六万公里,几乎每个乡村都留下了他的脚印。

  他车后备箱常年装着一些劳动工具、一床狗皮垫子、一袋白面、一袋青稞面,走到哪里就干到哪里、睡到哪里、吃到哪里……

  “下乡时,他经常半路下车,绕道步行,走帐篷、串牧户。”曾任尕布龙司机多年的催生满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01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7487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8:08: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号角 于 2016-1-31 18:14 编辑

   1990年春,尕布龙前往海东地区(今海东市)民和县满坪乡调研扶贫。

  在一间破旧的茅舍前,一位农民把他引进屋。这是河口村的陈老汉家,眼前的一切,让他心痛:

  窗户残破,四面透风;土坑上的毛毡,满是虫蛀鼠咬的窟窿;墙根儿里的被子,旧得辨不出颜色……

  回到西宁,尕布龙彻夜难眠。河口村的所见所闻,像石头一样,压在他的心头。第二天一早,他就让司机将家中的六床新被子给陈老汉送去。

  “把新被子全拿走了,家里来人盖什么呀?”司机问。

  “我们的困难好克服,先帮助群众最重要。”尕布龙说。

  此后几年,尕布龙先后帮河口村解决了灌溉、通电问题,还引进了蔬菜种植等多个扶贫项目。如今的河口村早已摘掉了压在头上多年的“贫困帽子”。

  辽阔草原,见证他成百上千次艰苦跋涉化解扶贫难题;连绵大山,记住他不知疲倦翻山越岭改善学校条件;奔流湟水,难忘他不计其数地下乡调研关心生产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01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7487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8:08: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号角 于 2016-1-31 18:15 编辑

  1985年冬天,一场特大雪灾袭击青南高原,2000多户人家断粮。

  时任青海省副省长的尕布龙已经年近六旬,身边很多人都劝他:“您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别去一线了。”

  他哪能坐得住,二话没说便跳上连夜赶赴玉树救灾的汽车。

  5300米的指挥部前线,积雪足足有一米厚,通往乡村的道路全都被封死。

  “群众都脱险了,再回去!”

  搬草料、运燃料、安置群众、转移牛羊……尕布龙和大家一起在高原上扛了一个星期,直到晕倒在现场。

  “怎么劝他也不听,那是累的啊!”时任玉树州曲麻莱县农牧局局长的阿旺尖措说。

  当尕布龙撤下来时,他脸色发紫,感冒引起的肺气肿险些要了他的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01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7487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8:09: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号角 于 2016-1-31 18:17 编辑

   有人说,只要有工作,尕布龙就往前冲,就像一头老黄牛,几个人拉也不回!

  1993年,尕布龙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岗位上卸任。老黄牛似乎可以休息了。

  然而,命运却给他安排了另一种生活--种树。同年,他被任命为西宁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

  “青海好,青海好,青海山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

  青海生态独特而脆弱,特别是环绕西宁市的南山和北山,冬春黄沙漫天,夏秋泥沙俱下。

  让南北两山变绿,谈何容易?

  “有人说种不活树,那我就种给大家看!”退休第二天,“不信邪”的尕布龙扛着锄头带人上了山。

  他决定先在西宁市北山的大寺沟和韵家口两地画出3块示范区。从那时起,他就“泡”在了山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01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7487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8:10: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号角 于 2016-1-31 18:18 编辑

  早上六七点他就开始挖树坑、抬树苗;中午就在山坡上和工人们一起啃点干馍馍、喝点茶;晚上实在太晚了,就在山上凑合睡一宿……几年下来,原本寸草不生的大寺沟,被成片的红柳林覆盖;原本是乱坟岗的韵家口,也建成了60多亩的苗圃基地。

  尕布龙心里乐了,大家心里也敞亮了。

  紧接着,他像上足了“发条”似的,又开始带领大家制定南北山绿化的长远规划。

  根据西宁气候干旱、土壤缺墒的特点,尕布龙提出“以水定林”的思路,即规划绿化项目时,第一年先动工水利工程,第二年再整体造林。

  看到南北两山一年年绿了起来,尕布龙更来劲儿了,他就像钉子一样“钉”在了山上,与山相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01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7487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8:10: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号角 于 2016-1-31 18:19 编辑

  有一年春天,风很大,尕布龙带着工人到韵家口苗圃挖红柳苗。收工时,人们发现他不见了,便急忙四处寻找。

  原来干了一天活儿的尕布龙实在太累了,靠在苗圃的地埂上睡着了,身上、脸上、耳朵里、鼻子里全是沙土。

  “他就是这么个人,心里只装着公家和百姓的事。”海晏县原工商局副局长宁克利回忆道。

  从1993年开始植树直至2011年去世,尕布龙在南北山林区的劳动日多达3000多天,就连每年大年初一至初三,他都亲自上山值班,从未间断。

  18年来,他带领大伙儿植树造林3.75万亩,栽树近3000万株……如今南北两山的森林覆盖率由当初的7.2%提高到现在的75%,成为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2009年6月,重病缠身的尕布龙住进了医院,他再也不能往山里跑了。医院专门给他挑了一间能看到北山的病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01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7487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8:19:48 | 只看该作者
  为民本色--他是百姓的“知心人”,只有干部多走“操心路”,百姓才能多走“安心路”


  “别叫我省长,我就是个牧民。”

  那些年,从草原的这一边,到大山的那一边,尕布龙一直是百姓的“知心人”。

  从20多岁担任县领导到后来任州领导、省领导,尕布龙总是以自己的方式与百姓打成一片。

  退休以前,他每年春节回老家都会帮家中老人、小孩多的牧民放羊,好让辛苦一年的乡亲过个团圆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01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7487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8:20:51 | 只看该作者
  青海的冬天,滴水成冰。他总是每天早上七点出去,晚上八点多了才回来。冷了,他就在背风地儿躲一会儿;饿了,就啃几口“冰馍馍”;困了,他就在“冬窝子”里眯一会儿……

  有人说,何必如此讨苦吃?

  “不知道老百姓甘苦的人不配做共产党的干部,而只有像老百姓一样艰难地生活和劳动过,才能体会老百姓的甘苦。”他讲道。

  在别人眼里,他活得太累,每天都有办不完的事,帮不完的人。但在他眼里,这是不忘本,是在报恩!

  1926年,尕布龙出生在青海省海晏县一个贫苦的蒙古族牧民家庭。

  长大后,他给牧主头人家放过羊,当过民夫、干过苦力,与草原上大多数农牧民一样,一直在苦难中度日。

  那天,共产党来了,解放军来了。他很快明白了一个道理:共产党是为穷苦人谋幸福的。

  1952年6月,26岁的尕布龙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将尕布龙送到高等学校培养。

  1971年,尕布龙担任青海省委常委、省畜牧局局长,他的家也正式安到了省城西宁的畜牧局大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01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7487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18:22:24 | 只看该作者
  尕布龙“喜欢管闲事”,没有官架子,他对老百姓好早已名声在外,许多到西宁办事或看病的贫困农牧民群众,都会找上门到他这儿落个脚、吃个饭,他的家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牧民店”。

  当时,尕布龙住在畜牧局的平房里,家里没有沙发,也没有像样的家具,只是在各屋里摆了十几张简易的板床,家里每天都吃住着少则七八位,多则几十个来自各地的农牧民群众。

  有时候,房间里实在住不下了,就在院子里搭几个帐篷。

  有人问他:“这些人是你的亲戚?”

  “不是。”

  “那是熟人?”

  “也不是。”

  “那你们认识?”

  “不认识。”

  时间一长,大家也就习惯了。他乐此不疲,每次有农牧民远道而来,他都像见了久别的朋友,问寒问暖。

  “他不仅一分钱不收,还出钱帮忙。”曾任尕布龙秘书的袁兆盛感慨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QQ|红领之家 ( 浙ICP备15016945号-1 )|红领之家 ( 浙ICP备15016945号-1 )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1

GMT+8, 2024-11-27 08:26 , Processed in 1.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