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新碶街道红领之家
快捷导航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2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司法的中国温度》

[复制链接]

3002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769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23 07:1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参评项目:
报纸通讯与深度报道

体裁:
通讯

主创人员:
杨静雅,金旭孟



介:
2016年底,作者得知“红领之家”获得第五届浙江慈善奖志愿服务奖,立即联系上了其负责人陈军浩,了解到2016年“红领之家”好事连连:12月7日,中央综治委副主任陈训秋在“红领之家”考察,认为它“让社区矫正人员在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获得对自身价值的认同,这对减少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意义深远”; 10月初,在第24届国际社区矫正研讨会上,获国际社区矫正协会会长安妮点赞。意识到“红领之家”远非“党员奉献志愿服务化”主题所能承载,更深层次的意义是社区矫正“去标签”模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体现了中国司法的温情,是对西方国家对我国人权问题说三道四的有力回击。立即深入采访,写出此稿。



果:
稿件发出后,宁波晚报微信、红领之家微信等多个微信公众号对稿件进行了推送,多家新闻网站对稿件进行了转载。
稿件发出后,立即有外地社会组织联系“红领之家”,要前来学习先进经验。



推荐理由:
主题重大:人权问题,特别是服刑人员的人权问题,一直是西方国家对我国说三道四的重要内容。本文展现了我国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中的志愿服务化和去标签化,展现了我国司法的温情和对人权的尊重,也侧面展现了共产党员的风采。

主题新颖:写“红领之家”的稿件大多将主题定位于“党员奉献志愿服务化”,本文先将主题提升到了“社区矫正志愿服务化”,接着又提升到了“社区矫正去标签化”,使主题更加新颖、厚重和接近核心。

国际视野:本文不仅有中国官员对“红领之家”意义的评价,也有国际社区矫正协会会长安妮的评价,说明“红领之家”在社区矫正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02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7698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6-23 07:23:34 | 只看该作者
司法的中国温度

    “红领之家”社区矫正“去标签”模式获点赞

    12月28日,第五届浙江慈善奖颁奖大会在杭州举行,“红领之家”获志愿服务奖,组委会认为它“开拓性地将社区矫正和志愿服务相结合”。

    12月7日,中央综治委副主任陈训秋在“红领之家”考察,认为它“让社区矫正人员在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获得对自身价值的认同,这对减少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意义深远”。

    “红领之家”,全称宁波市北仑区红领之家社会服务中心,最近特别火,获点赞无数。

    其实,早在两个月前,“红领之家”和它的“掌门人”陈军浩就在异国他乡火过一把。

    “传统的社区矫正是抑制恶,我们将社区矫正人员和‘红领’,也就是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编在一起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激发社区矫正人员身上的善……”10月5日,第24届国际社区矫正研讨会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作为大会上唯一发言的中国人,陈军浩向世界展示了司法的中国温度。

    国际社区矫正协会会长安妮向陈军浩竖起了大拇指,她认为“红领之家”以党员志愿者为主体管理社区矫正人员,把社区矫正人员当作普通志愿者对待,这一做法可以为世界各国提供借鉴,也非常适合中国的文化背景。

    搞创新,让失足者和“红领”一起做好事

    46岁的陈军浩从20岁开始当志愿者,获得过全国优秀社区志愿者、宁波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2012年5月,北仑区新矸街道支持陈军浩建立了社会组织“红领之家”,并每年出资5万元向“红领之家”购买党员培育服务,要求街道每名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成为正式党员前,都要参加“红领之家”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24小时以上。党员也可自愿加入该组织。

    很快,900多名“红领”加入了“红领之家”。

    2014年春节刚过,北仑区司法局领导找到陈军浩,想将新矸街道社区矫正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给“红领之家”。

    社区矫正是西方国家首先推行的一种刑事执法模式。2011年,我国明确规定了对判处管制、缓刑以及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我国的传统方式是,由街道或乡镇司法所每隔几日将社区矫正人员集中到一起,让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由于各司法所人员有限,社区矫正的频率和效果难以保障。如何使社区矫正达到改造服刑人员的目的,北仑区司法局决定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新矸街道先试点。

    “一群周围人眼里的‘坏人’,有的觉得自己被冤枉,有的觉得社会太黑暗,他们凑在一起,会越说越觉得自己冤屈,越想越觉得社会黑暗。”陈军浩说,正是考虑到这一点,他产生了让社区矫正人员和“红领”一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念头。毕竟,“红领”在思想觉悟方面往往高于一般社会成员,可以向社区矫正人员传递正能量。

    2014年8月,陈军浩以每年20万元的价格,接下了新矸街道当时总共125名社区矫正人员的社区矫正服务。

    这些人员一一加入“红领之家”QQ群,陈军浩给他们也像“红领”一样编号。

    “本周六,准备组织志愿者清理泰河,有空去的请报名。”“有意参加本周日上午人民医院导医服务的志愿者,请留言。”……工作日,陈军浩在群里发布各类志愿服务信息,报名的人中有“红领”,也有社区矫正人员。双休日,陈军浩和两名工作人员带着他们去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并将社区矫正人员的服务情况每月反馈给当地司法所。

    去标签,让正能量在志愿服务中传递

    大家一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不分“红领”和社区矫正人员,这就是陈军浩所需要的“去标签”。

    “社区矫正人员只是一时迷失了生活方向,如果再给他们贴上‘标签’,只能让他们更远离生活。”陈军浩说,虽然时间长了,“红领”也知道哪些是社区矫正人员,但在活动中不会对他们有特别关照,而是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重拾信心。

    小董来自甘肃贫困山区,初中未毕业就来北仑闯荡,3年前因开设赌场罪被判缓刑。小董始终认为自己没有犯罪,一开始对“红领之家”充满敌意,参加活动不搭理别人。

    有一次,小董和“红领”一起给北仑长来福利院的老人洗脚,老人说了一句:“谢谢你,小伙子,你爷爷奶奶有你这样的好孙子很有福气。”这句话一下子触到了小董的内心深处,他热泪盈眶。原来,小董从小性格叛逆,爷爷奶奶对他却一直很疼爱。

    “因为我的叛逆,我连奶奶最后一面都没见到,一直很愧疚……”小董哽咽着对老人说。

    那天,走出福利院,小董就给老家的妈妈打了个电话。一年没接到儿子电话的妈妈喜出望外,一时说不出话来。

    从那以后,小董只要双休日有空,就和“红领”一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本月初,小董社区矫正期满。上周末,他仍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他说:“以前参加活动是为弥补过错,现在是为了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红领”帮助社区矫正人员最强调的就是“去标签”。“红领之家”将新矸街道分成9个片区,每个片区都有专门的“红领”负责。如果专门去社区矫正人员家走访,会被周围群众误解为社区矫正人员家出了事。而“红领”在定期走访包干区域时,既走访普通居民,也走访社区矫正人员,这样做可以避免误解的产生,也可以在社区矫正人员受到歧视时,对周围环境进行干预。

    小金上职高时因参与一起偷盗案,被判缓刑8个月,邻居的指指点点使他倍感压力,性格越来越孤僻。“红领”黄伟君借着走访包干区域的机会,常和小金的左邻右舍聊天,讲小金基本上每个双休日都去当志愿者的事,邻居们慢慢改变了对小金的看法,小金也变得开朗起来。

    兑积分,让社区矫正人员和家人受益

    为了让“红领”和社区矫正人员有成就感,“红领之家”推出了积分制:每次参加志愿服务都会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兑换体检卡、演出票等物品。

    小李因犯危险驾驶罪而成为社区矫正人员,他的母亲因此郁郁寡欢,不愿和邻居打交道。今年上半年,小李用参加志愿服务获得的积分给母亲兑换了一张体检卡。这张卡母亲舍不得用,逢人便拿出来,说这是儿子做好事得来的。

    “红领之家”的志愿服务积分已经获得北仑区多个部门的认可,“红领”和社区矫正人员在子女入学等方面获得了不少便利。

    王女士与丈夫因收购赃物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均被判刑,丈夫在狱中服刑,她在社区服缓刑。因王女士夫妇都在服刑中,一家人户口也不在北仑,按照政策,他们的儿子很难进入北仑城区的初中上学。

    “红领”为了王女士儿子上初中的事,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

    “《北仑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段积分入学办法》中,不是说参加志愿服务可以加分吗?他妈妈虽说是在参加社区矫正,但也是在当志愿者呀,取得的积分是否可用?”“应该可以用的。”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最后,经陈军浩奔走,凭借王女士的志愿服务积分,她的儿子如愿上了北仑城区一所不错的初中。

    “犯罪控制通常是抑制恶,‘红领’模式是激发善,就是在正能量的引领下,用善抵御矫正人员内心的负能量。”在陈军浩看来,“红领”模式使矫正人员发自内心地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充满正能量的人。

    社区矫正应当强调监管还是倡导帮教?应当对罪犯进行有意区隔还是模糊其与普通人的界限?这是一直在争论的问题。陈军浩用数字给出了答案:从2014年8月至今,“红领之家”已帮扶社区矫正人员260余名,脱管率、再犯罪率均为零!

    这证明了“红领之家”社区矫正“去标签”模式的成功,也展示了司法和人权的中国温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QQ|红领之家 ( 浙ICP备15016945号-1 )|红领之家 ( 浙ICP备15016945号-1 )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1

GMT+8, 2024-11-30 17:47 , Processed in 1.109375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