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新碶街道红领之家
快捷导航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809|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识就是力量,良知才是方向

[复制链接]

3224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41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06:4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们长期以来的观念都是:知识就是力量,以及,落后就要挨打。两句话固然都有一定的道理,然而这不应该成为我们学习、处世的桎梏。任何事都会过犹不及,尤其在如今信息繁杂的社会中,我们还是要学会适当筛选,去关注那些真正受益终生的知识,而非繁冗无用的信息。这种判断的过程实则也与我们一直推崇的批判性思维相符,任何知识都不应拿来即用,而是在吸收的时候便带着自己独立的判断去摆放安置。这样一种判断的过程才可以培养起比知识的力量更重要的良知的方向。





本文为演讲文稿,演讲人系作家、学者鲍鹏山教授,著有《寂寞圣哲》、《〈论语〉导读》、《诸子百家新读》(与刘德水先生合著)等十余部著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24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4123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06:50:51 | 只看该作者
今天中国社会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判断力。中国教育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文化素养。比如,为了抵制日货,很多年轻人走到大街上砸同胞的车,甚至伤害同胞的身体。他们带着一腔热血,以为在爱国,但实际上却是在“碍国”。

为什么一个带着良好爱国热情的人,会去做妨碍国家、损伤中国人形象的事?他们缺少的是什么呢?良知。

知识就是力量,但我要告诉大家,良知才是方向。我们常常说落后就要挨打,我还要告诉大家,野蛮也会招打。

本文原载于《解放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4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4123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06:50:39 | 只看该作者
背面是这样写的:“爸爸,那一页所说的都不是真的。真相是我在隔壁同学家里,期中考试的试卷放在抽屉里,你打开后签上字。我之所以写这封信,就是告诉你,世界上有比试卷没答好更糟糕的事情。你现在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我可以安全回家了。”

这封信说明,一个人在知识的试卷上可以犯错,甚至不止一次犯错,一辈子犯错,我们到老了都是无知的。但是在良知问题上,可能犯一次错,我们就万劫不复了。所以,比事实判断更重要的是价值判断。事实判断,我们做不到什么都懂,但是做人要有良知,要有价值判断力,这一点还是应该尽量做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4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4123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06:50:24 | 只看该作者
没有知识可以被宽容,没有良知不可以被宽容

没有知识可以被宽容,没有良知不可以被宽容。我们遇到标准化的试卷,回答不好没有问题,但是涉及良知判断、是非判断、善恶美丑判断,如果出了问题,那就是大问题。

我讲一个故事。有一位父亲发现15岁的女儿不在家,留下一封信,上面写着:

“亲爱的爸爸妈妈,今天我和兰迪私奔了。兰迪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身上刺了各种花纹,只有42岁,并不老,对不对?我将和他住到森林里去,当然,不只是我和他两个人,兰迪还有另外几个女人,可是我并不介意。我们将会种植大麻,除了自己抽,还可以卖给朋友。我还希望我们在那个地方生很多孩子。在这个过程里,也希望医学技术可以有很大的进步,这样兰迪的艾滋病可以治好。”

父亲读到这里,已经崩溃了。然而,他发现最下面还有一句话:“未完,请看背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4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4123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06:50:05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要算知识的总量,我相信今天在座的人,你们的知识总量都超过孔子。比如说,我可以出计算机、物理、英语、数学之类的题目,孔子肯定答不过你们。

但我们就比孔子的境界高吗?这就要思考另一个问题了:决定孔子境界的不是知识的总量,而是另外一种东西。孔子自己早就说过:“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我有知识吗?不,没有。苏格拉底也曾经说:“我比别人多知道的那一点,就是我知道自己是无知的。”

他们说这些不是谦虚,只不过说出了一种真相。面对世界的无限,我们短暂生命里的知识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们应该允许自己的无知,也应该宽容别人的无知。

你看我不顺眼,给我出一道数学题。我为了防备下一次再有人给我出数学题,于是我天天学数学,学了10年以后,解放日报文化讲坛大概已经到6800期了,我终于有勇气上台演讲,突然又有人说:“鲍老师,我这有一套物理题。”你不会这样干,对不对?因为你们会宽容我的无知,我们也会宽容他人的无知,但是有种情况是不能宽容的,那是什么呢?没有良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4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4123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06:49:49 | 只看该作者
比如,复旦大学自主招生出过一道题,老师对学生提一个要求:“你现在问我一个问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要我回答不出来,第二是你必须要有标准答案。”很多人说这个题目太雷人了,可我就觉得出得很好。因为它告诉我们,在知识的考场上,没有人可以站到最后。有一个聪明的学生马上问:“老师,你知道我祖父的名字吗?”

我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给大家出题,不需要费劲,就能让大家都得零分。你们知道我祖父的名字吗?知道我祖母的名字吗?知道我祖父的二大爷的名字吗?在座的谁能答出来,今晚我请客。可见,知识可以把任何一个人打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4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4123
9#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06:49:21 | 只看该作者
知识之外有一种更重要的东西

实际上,在知识之外有一种更重要的东西。

《列子》里面有篇文章叫《两小儿辩日》,在座的都读过。两个小孩辩论说,太阳早晨离我们近,还是中午离我们近。两个人都有根据,说早晨近是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大;说中午近是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热。

孔子活得真有压力,他几乎是那时候的“谷歌”和“百度”,大家有什么问题都跑去问他。两个小儿问孔子,但孔子没法判断。于是作者就借小孩的口吻讽刺孔子:“谁说你知识多?”作者大概是想,只要否定孔子的知识多,那就否定了孔子的价值。

这个思路显然是错误的。在人生知识的考场上,谁能站到最后?我今天跟大家打个赌,我可以出一套100分的知识类题目,每道都有标准答案,但我能让在座所有人都得零分。反过来,你们也可以给我出100分的知识类题目,让我一分都得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4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4123
8#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06:48:59 | 只看该作者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警惕知识》。主要观点就是,我们的生命本来就不可能占有无限的知识。更可悲的是,无聊的知识会让人生变得无聊,琐碎的知识会让人格变得琐碎,甚至猥琐。

孔子的学生子夏早就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但是“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即使是胡萝卜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这样的知识,你可以拿来吹吹牛,但如果你老是把认知集中在这种信息上,你的一生肯定不会有什么成就。你用琐碎的知识把人生变成了碎片,所以君子不为。

荀子曾提出过对知识的鉴别。他说有些知识是无聊的、无用的、无趣的,这样的知识荀子有一个判断,叫“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你知道了这样的知识,并不能够因此成为君子,你不知道这个知识也不会因此成为小人。有的知识对你的人生,一分都没加,又何必耗费精力和时间呢?

但是在生活中,确实有不少人专心致志、兴高采烈、兴趣盎然地用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4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4123
7#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06:48:45 | 只看该作者
紧接着第二个问题是:其中有2首歌出自同一张音乐专辑,你知道吗?这时我紧张了,我怕他知道。他不知道,说明他还是正常人,如果他知道,他这一辈子可能就废了。但是没想到他真知道。这时我让司机把收音机关掉。司机吓一跳,问为什么?我说:“它在侮辱我们的智商,并且在误导我们生命的流向。”

这就叫无用的知识,生活中有太多这样无用的知识。比如,很多人关心某个明星喜欢的颜色是什么,星座是什么,结了几次婚,又离了几次婚。当一个人把精力花在这些地方时,他可能获得了知识,并且在饭桌上能与人聊天,但他会变得特别琐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4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4123
6#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06:48:29 | 只看该作者
这根胡萝卜把他一辈子都拴死了。

有不少人用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

德国哲学家尼采写过一篇文章叫《我为什么这么聪明》。他的结论就一句话:我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

有一次我坐出租车,司机正在收听一档知识竞赛节目。节目中,主持人放了5个音乐片断,每个片断几秒钟,随后提问:这5个音乐片断,有2个片断属于同一首歌,你们谁知道?一个小伙子抢答说他知道,并且回答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QQ|红领之家 ( 浙ICP备15016945号-1 )|红领之家 ( 浙ICP备15016945号-1 )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1

GMT+8, 2025-7-5 21:45 , Processed in 1.093750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