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新碶街道红领之家
快捷导航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8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环境报】北仑不负“青山” 方得“金山”

[复制链接]

3153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009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8:55: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空气质量优良率84.4%,居全市前列;捧获浙江省“五水共治”最高荣誉“大禹鼎”,全省首批“清三河”达标县(市)区,荣获宁波市治水唯一“金奖”;成功创建省森林城市;荣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称号;国家级生态街道(镇)全覆盖……2015年5月8日~9日,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创建国家生态区通过现场考过验收。

  北仑区是宁波港的核心所在地,境内设有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大榭开发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等5个国家级开发开放功能区。经过30年的开发建设,北仑区已经成为浙江省对外开放时间最早、程度最高、国家级开发开放功能区最为集中、外商投资项目最为密集的重点对外开放区域和浙江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华东地区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的战略重点。在创造经济奇迹的同时,北仑区的环境负荷也在日益增加。

  如何在开发金山银山的同时,留住绿水青山?北仑区从一纸规划做起,10年“磨剑”,紧追生态创建“国字号”列车,打造临港工业生态文明的“升级版”,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幸福“三生共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53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0095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9:00:14 | 只看该作者
护 航

  10年铸就生态区

  组织保障。46个部门齐抓共管。每年将生态环保工作纳入街道(镇)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对评优创先活动实行环保“一票否决”。

  规划引领。早在2005年,就委托清华大学编制了生态区建设规划,2012年初对原有规划进行了修编。在产业规划、城市建设、重大项目引进等重大决策出台前,将按照生态功能规划,坚守生态红线。

  资金投入。“十二五”期间,在空气质量提升、“五水共治”、绿网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修复5大提升工程中,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超100亿元,每年生态环保投入占GDP比重3.5%以上。

  政策配套。优先和鼓励发展生态环保产业项目。生态创建奖励资金每年不少于800万元,2012年以来累计安排激励补助资金两亿多元。

  坚持“生态立区”,提升生态经济建设。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北仑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在做大做强做优临港产业的同时,实现经济繁荣和生态优美的和谐统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在“十三五”国民经济发展纲要和各类专项产业发展规划中落实“生态优先”理念,大力推进闲置地利用、低产田改造、已供土地梳理、优质企业培育等各项工作。大力推进节能降耗,严控高能耗、高水耗等项目,对新上项目严格执行固定资产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铁腕推动落后产能淘汰,从源头上遏制高耗能产业。加快构建以财政资金为引导、金融信贷为支撑、企业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多元化生态环保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坚持目标定位,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推进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工作,切实改善区域大气质量。全力做好“五水共治”各项工作,力争基本实现“一个示范、两个不落、三个升级、四个覆盖、五个一批”的总体目标,确保“五水共治”工作始终走在省市前列。深化“清洁土壤”行动,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循环利用;推广应用绿色农业综合防治技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北仑区静脉产业环保基础设施规划工程,推进白峰柳树地、小港枫林等地块固废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进“三改一拆”、“双清”、“四边三化”、“美丽乡村”等工作,推进大矸大海线、小港西片区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城乡环境。

  坚持问题导向,提升生态管理水平。深入开展戚家山、霞浦、柴桥等重点区块的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错时执法、巡查和环境应急处置,确保环境安全。巩固提升重污染行业整治成果,确保整治效果落到实处。深入推进总量控制机制,开展排污权租赁试点,激活排污权二级市场。实现全方位立体式监管,完善“环保110”24小时巡查机制,持续保持环境监管高压态势;构建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控、区域空气地面自动站和移动监测站三位一体的三级应急监控网络,实现“过程监控”与“末端监管”互为补充、相互校核。

  坚持全民参与,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推进重点企业污染信息公开和环境责任信息公开;健全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加强与公众互动。推进“生态细胞”建设,积极引导各企事业单位创建绿色单位,培育一批生态文明教育示范点;建成环境监测监控中心生态文明馆。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开展生态文明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活动。加大生态文明宣传力度,以“世界环境日”、浙江生态日等纪念日为宣传载体,广泛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主题宣传、媒体监督、公众参与等方面有新突破,使绿色低碳理念成为全区人民的共同价值观和自觉行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53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0095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8:58:46 | 只看该作者
提 质

  共建共享促和谐

  每逢节假日,在北仑区环保监测监控中心,都能看到北仑区环保110夜巡队队员在值班。“随着市民对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队员赵孝夕说。

  生态建设离不开完善的管理体制。北仑区着力提升环保监测监控能力,先后引进环境应急监测车辆等先进设备,建成5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在全省率先开展PM2.5和PM1监测研究,总投资1.4亿元的环境监测监控中心也即将投运。基本形成以监察大队为骨干,“环保110”和危化中队为辅助,街道(镇)环保员和企业环境监督员为补充的执法网络体系。执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实行24小时环境监管和应急响应,2012年来,成功处理各类环境信访5000多件,未发生一起因环境信访处理不到位引起的群体性事件,连续9年被评为“省平安区”并捧获全省平安银鼎。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北仑区坚持共建共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企业运行、公众实践”的生态建设机制,搭建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各类平台。北仑区在环保公众参与上先后搭建了:全区240多个村(社区)每村一位的“环保老娘舅”;覆盖全区20余家重点企业的50余名企业环境监督员;成立200余人“生态之友”环保志愿者大队;成立20余人面向基层宣传生态文明理念的“生态环保宣讲团”;成立市内首个有50余人参与的环境保护促进会代表处;在基层还成立了300多个家庭组成的百灵鸟家庭环保登山俱乐部、300多人的新矸街道红领之家、100多人紫荆社区的垃圾分类服务队和60多人的柴桥街道大洋河水卫士等队伍。

  通过多年的发展,各类环保公益人员人数已从一开始的几十人发展到了目前的1500多人,人员来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团员志愿者、社区义工、企业管理层、普通市民以及外籍人士等,3年来开展环境监督、纠纷调解、植树护绿、生态走访、护水护鱼等各类活动100余次,参与人数上万人,例如,近期环境促进会先后成功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农工商噪音扰民问题”、宁波钢铁“3.6”事故引发的浓烟事件,促使企业举一反三投入8亿元开展17项环境整治、促使海越化投入1700万,停产1个月(间接损失1.5亿元)彻底解决丙烷脱氢装置再生空气加热炉自去年9月投产以来的黄烟问题,一系列的公众参与在社会引起很好的社会反响,共管共享的社会氛围在区内已初步形成,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格局得到进一步升级。

  落实企业环保社会责任。通过企业环保信用等级评定、企业上市审核、清洁生产审核、ISO14001体系认证和参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途径,强化企业环保意识和环保社会责任。区控以上和重点污染200余家企业均被列入企业环保信用等级评定名单,区内国控、省控重点污染企业和重点耗能、耗水企业全部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激发“生态细胞”活力。鼓励各企事业单位积极创建绿色单位,以绿色创建为载体,开展“寻找最美乡村”、“市民眼中的生态北仑”等系列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53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0095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8:57:37 | 只看该作者
植 绿

  城美村靓更宜居

  小道蜿蜒,满坡翠绿。市民或骑游跑步,或闲庭信步……亲近森林、回归自然,在北仑区已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近年来,北仑区全面实施绿网建设,因地制宜实施道路绿化、裸地绿化、森林植物园等十大工程建设和废弃矿山边坡复绿,主干道绿化基本实现全覆盖,完成穿好疏港高速6个互通区绿化建设等项目,打造太河路绿化、北仑高速出口绿化等一批样板工程。建成100多公里森林游步道和79万平方米城区片林,实现出门500米见绿目标。

  绿意同样环绕着北仑区农民的生活。北仑区白峰小门村荣获了2010年省级绿化示范村称号,进入这个宁静的小村子,满目的绿色映入眼帘,火红的红叶石楠、洁白的玉兰,一幢幢崭新的农民新房与这些绿意相互映衬,格外赏心悦目。目前,北仑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了15平方米,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建立“森林碳汇基金北仑专项”和“北仑森林发展基金”,探索开展单位林、市民林、纪念林等认建活动。践行节能环保的低碳生活理念,组织开展护林植树等系列活动,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支持生态环保的热情和积极性,倡导生态低碳理念。

  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大矸九峰山片区、柴桥紫石片区新农村建设初显成效,春晓三山区块、秀美山川道路沿线等区块美丽乡村建设加速提升,打造牡丹园、玫瑰园等精品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北仑区成为全省首批11个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市)区之一。

  大力提升城乡环境宜居水平。制定实施《北仑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2010~2020》,对新农村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市级环境整治村和区级新农村建设合格村实现全覆盖。开展“四边三化”行动,全面整治公路边、山边、水边等一定区域影响环境的“脏乱差”问题,全省公路边三化工作现场会在北仑召开。深入推进“三改一拆”行动,建立控违拆违长效管理机制,累计拆除违法建筑400多万平方米,完成三改面积240多万平方米,并进行绿化和美化,被评为全省“三改一拆”先进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53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0095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8:56:59 | 只看该作者
 治 水

  水清河畅绕城乡

  北仑区城区饮用水水源主要来自宁海白溪水库,为外来水源,2011~2013年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区有新路岙水库、城湾水库、千亩岙水库、瑞岩寺水库、紫薇岙水库共5个水库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均为备用水源地)。监测结果显示,全区5个备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符合水质目标要求。

  如今北仑区大矸街道老贺村上万人的生活污水不再直排高墩河,通过村旁的污水处理池的处理,村民可以放心用河水洗拖把浇菜地了。2011年起,北仑区结合新农村建设,生态北仑建设,深入开展了内河水质综合治理“3年行动”计划,已累计投入治水资金近30亿元。

  不断完善城乡污水管网,建成污水管道670公里、污水处理厂5个,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0万吨。

  加强源头截污,全面整治关停328家畜禽养殖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污水主管网框架初步建成。目前,北仑区已完成或正在实施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有122个,治理率达83%,其余25个村也将于2015年开工。此外,北仑区还安排42个城镇污水管网建设项目,目前已完工11个,正在施工16个。

  对全区500多公里河道进行全面清淤清障,因地制宜开展河岸生态化治理。强化长效管理,在全省率先成立区、街道(镇)两级河道管理机构,推行河道管理“河长制”,落实8小时河道动态保洁。

  目前,北仑区域已基本消除垃圾河、黑臭河等“三河”和劣V类水质,多数河段达到IV类水质,河网水质和水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53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0095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8:56:14 | 只看该作者
治 气

  穹顶之下筑蓝天

  北仑电厂启动深度减排改造,3月下旬,7号机组改造后投入运行,标志着该燃煤机组达到天然气机组的排放标准,其余6台将在2017年底前完成改造,实现超低排放。年产400万吨钢铁的宁波钢铁,正按新的标准改造60多套除尘设施,目前已完成85%,其余将在2015年年底前全面达到国家特别排放限值。作为临港工业强区,北仑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数较大。近年来,北仑区推出一系列“组合拳”,全力实施各项减排工程,治理废气扬尘,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整治。

  在全省率先完成重点能耗企业能源审计,对石化、钢铁等五大高耗能行业和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能效对标。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累计征收1.32亿元。提前1年完成“十二五”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二氧化硫减排任务。

  实施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开展集卡车和公交车“油改气”,全区清洁能源车辆总数达1085辆,其中LNG公交车371辆,占公交车总数的65%;在全市率先实行黄标车限行。深化扬尘综合防治,北仑电厂、宁波港、宁波钢铁等重点企业基本完成防尘设施建设;对建筑工地采用网格化管理和视频监控管理,落实工地扬尘管理“8个100%”。推进有机废气整治,2011年以来,百家重点企业完成整治。

  经过全方位综合治理,北仑区VOC减排20%以上,中心城区2013年度降尘量达到省定标准;PM2.5和PM10数值逐年下降;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7年保持在90%以上。2015年,北仑区拟投67亿元保蓝天常在,50个大气治理项目2015年将建成投用三分之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QQ|红领之家 ( 浙ICP备15016945号-1 )|红领之家 ( 浙ICP备15016945号-1 )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1

GMT+8, 2025-4-29 05:22 , Processed in 1.156250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