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新碶街道红领之家
快捷导航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1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理性看待公益运动?

[复制链接]

3006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1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1 21:09: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到公益,我们常会联想到大笔的慈善捐款、路跑活动、各种社会运动等等,但做好事除了要有满腔的热忱,理性的思维更能让您的善行事半功倍。




该如何理性看待公益运动?整理了八个以科学的方法解读公益的观点供您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06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19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1 21:09:39 | 只看该作者
观点1:我们选择资助对象的时候,是否存有偏见?

Christian Jarrett 根据 Hanna Zagefka 等人的研究发现,人们愿意帮助天灾灾民的意愿大于人祸难民。人们倾向于认为人祸底下的难民,更该为自己遇到的困境负责,而且也认为遭逢人祸的难民比较不那么"自立自强",因此更不愿意伸出援手。

研究中曾调查 200 名学生对南亚大海啸与达富尔冲突的捐款意愿,大部分的学生倾向于捐钱给南亚大海啸的灾民,而不愿意帮助达富尔冲突下的难民,正是因为达富尔冲突被认为是人祸,也使得学生感觉达富尔难民该为自己负责。

然而我们也知道,并不是人祸底下的难民都该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担上完全责任,而他们自救的努力也不会比天灾灾民来得少,因此别落入思考陷阱。

观点2:单从自利角度来看,参与社会运动是理性的吗?

传统集体行动理论认为社会运动的目标是公共利益(public goods),如果目标达成,即使未参加运动的人也能够受益,而参加运动则常须付出重大代价(时间、金钱、心力)

因此理性的个人,除非有参与才能享受得到的"选择性利益"(selective benefits),通常会选择搭便车而不参与运动。 这意味社会运动的参与是一个多人"囚徒困局",而搭便车(free-rider problem)是一个"优胜策略",所有参赛者(也就是社会大众)搭便车,是唯一的"纳许均衡"

但现代沟通科技,克服了传统集体行动理论中的所谓"搭便车"问题 ,把集体行动从多人"囚犯困局"变成为多人"协调赛局"。当沟通协调成本低而且容易,"临界质量"(critical mass)便容易达到;而当参与人数超过临界质量,参与比不参与会有更多的正收益,搭便车问题就不存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06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190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1 21:10:29 | 只看该作者
观点3:男性的行善动机跟求偶有关?

男性之间为了争夺伴侣,而表现出的竞争关系能否用来提高他们在公益事业上的贡献呢?2012 年发表在《英国心理学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上的一篇论文测试了这个想法。实验中,研究者总共召集了130 名学生(平均年龄 21 岁,男女各半)作为实验对象。

研究人员发给每名学生 3 英镑(约合 30 人民币),并告诉学生他们可以把任意数量的钱留着自己用,并把剩下的钱存进一个公共账户(都在计算机上单独操作)

在部分学生操作计算机选择分配数额的时候,他/她的旁边3英呎(约合1)处会站立一名挑选过的貌美观察员,实验的结果完美地符合研究者的预期。

对男性学生而言,在由帅哥作为观察员或者没有观察员的情况下,男生往公共账户里投的钱数相差无几。而在由美女作为观察员时,男生往公共账户里投的钱则明显上升 。相比之下,女生则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无论是帅哥还是美女,都激不起她们的兴趣。 因此,如果劝募对象为男性,不妨打美女牌~

观点4:公益与获利可以兼得?

学者 Choi & Winterich 所做的"道德行销实验"量化了 "道德行销"( Moral marketing ) 的效果。实验结果证明,公益、获利两者有强烈的关联性, Choi & Winterich 找了 90 名大学生受试者,请他们填写问卷。

问卷上列出了许多品牌名称、 让受试者挑选觉得自己对于各个品牌的亲近程度 (亲近 or 不亲近)。列完后,受试者被要求从亲近与不亲近的品牌中各挑一个品牌出来。 接着受试者随机被分派到触发脑中 "学生身分认知" 或是 "道德身份认知"的情境中。

在学生身分的情境中,列出了像是书、铅笔、电脑、书桌等字,请受试者用这些字写成一篇短文;道德身份的情境中,则是列出了像是、友善、关怀、公平、诚实等字,请受试者用这些字写成一篇短文。

写完短文后,再请他们表达对该品牌的感受。实验结果发现,被触发 "道德身分认知" 的人,对于不亲近品牌的接纳程度比被触发学生身分认知来高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06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190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1 21:11:26 | 只看该作者
观点5:早上让人比较想做好事?

Maryam Kouchaki 研究员进行了四组实验,试图分析人们早上与下午的道德感差异,他们发现,下午的实验参与者,比较倾向从事不道德的行为。但是,他们也发现,若实验参与者本身的没有道德感,则不管是早上或是下午参与实验,都会有颇高的比例从事不道德的行为。只有,本身性格较具有道德感的人,才会因早上或是下午参与实验,而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

观点6:同情心可以靠后天训练?

一项研究支持同情心的可塑性。

研究的实验参与者都是没有冥想训练,以及没有接受过认知治疗的人(因为这两者的经验和实验本身的操弄有关系,所以必须排除先前经验的影响),他们被随机分配到同情心训练或是重新评估组。

同情心训练组:必须每天接受每天半小时的同情心训练,这些训练过程是标准化的,实验参与者自行在家中拨放录音档进行,这个训练是冥想训练的一种,会请他们去关怀一个自己爱的人、朋友等

重新评估训练组:同样每天需要接受半小时的训练,过程中他们会被引导如何重新评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情绪事件,降低负向情绪事件对于自身的影响(训练的材料,填写个人资料后即可以下载)

训练两个星期长达两个星期,训练前后后,实验参与者都必须接受脑造影扫描,研究者透过脑造影设备来检视实验参与者看到一些落难者影像时,脑部有哪些区域有较明显的活动。 训练后他们还要参与一个捐款作业的游戏,在这个捐款作业中,实验参与者被告知有一个独裁者拿了 10 美金,但是他只把 1 美金给受害者,实验参与者本身有 5 美金,他可以自由决定要给受害者多少钱,只要他捐出 1 美金,独裁者就会捐 2 美金给受害者;为了增加实验的冲突情境,实验参与者被告知捐款剩下的钱是他自己可以带回去的,所以只要他捐给受害者越少,他就可以拿越多钱回去。

结果显示,同情心训练组在捐款作业上,会愿意捐出较多的费用。在脑部活动的部分,可以发现,同情心训练组在社会认知与情绪控制相关的脑部区域(例如右脑的 inferior parietal cortex及右脑的 dorsal 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参考下图标示 DLPFC 的区域)有较多的活动变化,训练后,这些脑区的活动提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06

主题

1万

帖子

20

活动时间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190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1 21:12:46 | 只看该作者
观点7:为善欲人知是人之常情?

耶鲁大学的 Kristin Lyn Leimgruber 及其同事以 64 位五岁儿童为研究对象,他们分成 32 组,每组由"给予者""接受者"组成,彼此角色不互换,而每次实验中,给予者选择给与对方 1 4 张贴纸。

实验进行两项操弄:"接收者是否看得见给予者""接受者是否能看见给予者分配的结果"(呈现在透明或不透明的容器中) 实验结果显示,在接受者看得见给予者,且也看得到对方给自己多少贴纸的状况下,给予者最愿意给他们多张的贴纸;而当接受者无法看见给予者时,给予者则不会显得那么慷慨,尤其当接受者亦看不见分配结果时,给予者则显得最吝啬。这意味着,即使是孩子,他们也会依观众的存在与否以及行为的透明程度,策略性的选择是否该表现得大方或小器。

观点8:市场机制会"神隐"你的道德认知?

是的,市场机制减少了的道德观感。这是德国 Universities of Bonn and Bamberg 经济学家与神经科学家一篇发表在《科学》上的研究结果。

研究者 Falk 教授说,"为了研究市场上的道德议题,我们研究人们是否愿意伤害某一个第三者而换取利益。典型的不道德例子,就是蓄意或无法解释的伤害他人。"在实验中,有一群"过剩的实验鼠(surplus mice)",在其他实验室被养大,然而因为实验需求任务完成后,即将被"牺牲",所以藉以当做这个实验的"第三者",也就是,如果参与实验的受试者不选择金钱,他们就会把这笔"受试者费"买下并照顾原本要被牺牲的实验鼠。

受试者被分成三组,个人组(individual condition)、双方交易组(bilateral market)、与多方交易组(multilateral market)

个人组:是个简单的二选一问题,要不是让老鼠继续存活,但受试者领不到 10 欧元,不然就是受试者领完 10 欧元,但老鼠会被牺牲。

双方交易组:一对一交易,两方谈妥最高 20 欧元的金额交易,两人可以自行选择金额怎么分配,然而一旦交易达成,实验鼠就会被牺牲,反之若选择不交易,两人都空手而回。

多方交易组:把双方交易的规则用在一组人身上。 这个实验清楚的显示,双方和多方交易组,宁可选择领钱的人显著的多于个人组。

研究者 Nora Szech 说:"面对交易市场时,人们面临许多"机制"降低他们的罪恶感与责任感。"面对交易时,人们专注在竞争、利润,而不是道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QQ|红领之家 ( 浙ICP备15016945号-1 )|红领之家 ( 浙ICP备15016945号-1 )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1

GMT+8, 2024-12-5 10:44 , Processed in 1.093750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