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援汪路,一生援汪情,支援边疆地区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情怀,也是人生中一份宝贵的财富。”近日,北仑区中医院援助汪清医生郝新民结束了18个月的援医旅程,回到了自己的岗位,回望在东西部帮扶之路上留下的脚步,他说:“经过一年半锤炼的我,会把更好的自己奉献给北仑卫生健康事业!”
献计出力 他乡医学影像“战场”显身手 从事放射诊断工作近20年,郝新民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科室管理经验,擅长X线、CT、MRI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2019年5月,得知宁波市对口支援的汪清需要放射科医生时,郝新民第一时间报了名。 2019年10月9日,北仑区卫健系统一行十余人组成的支援队伍顺利到达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一个祖国边陲的深度贫困县。10月11日,郝新民便立马到汪清县中医院放射科上班,被任命为汪清县中医院放射科主任,负责放射科疑难病例的会诊工作。由于汪清县中医院放射科与北仑医院的技术诊断水平有较大差异,很多检查都停留在常规诊断水平,郝新民的身影每天频繁地出现在放射科每个角落。他又按照宁波放射质控的标准,在原有的科室制度上又补充了早读片制度和报告审核制度,使放射科内的诊断医生每天早上都能学习病例,医疗安全也进一步得到了保障。并在原业务基础上,先后开展CT、核磁增强扫描业务,提高病变定位、定性的能力。 他尽最大努力帮助科室人员掌握新设备的操作、使用,应用新技术,手把手地进行“传帮带”,他毫无保留地为汪清县中医院职工进行培训,举办《磁共振的临床应用》讲座,坚持放射科内小讲课,帮助科室员工不断提高专业诊断水平,做好“授人以渔”的工作,通过不断努力,放射科整体的诊断水平和技术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援汪期间,郝新民带领团队先后开展了磁共振水成像、肺结节靶扫描三维重建等新技术、新项目,开展了CT和MRI的增强扫描及CTA等技术,填补了县域内5项空白。开展了县内首例核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检查、1.5T核磁头颅增强扫描、64排CT体部增强多期扫描和肺部结节靶扫描技术,也给县域百姓带来了福音。新技术的落地给汪清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原先在县里都做不了这些检查,有问题就得到延吉、长春,交通不便和经济负担使看病难,变得难上加难,如今,汪清百姓在家门的中医院就能完成这些检查项目。 良师益友 “郝”口碑人人赞 援汪期间,郝新民受到了患者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他的“郝”口碑是一件件工作干出来的,工作认真负责、待人接物耐心和善,让他在汪清县中医院深受大家喜欢。伴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和提升,放射科收获了更多患者的信赖,不少患者慕名而来。一位自诉胃痛的老人因疼痛睡不着觉,做了两次胃镜都没问题,来到中医院放射科做完MRI检查后,郝新民诊断他得了胰腺癌,为老人的及时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而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郝新民用自己专业的医疗水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守卫着汪清居民的健康。 县内很多患有肺结节的病人都担心自己是不是肺癌的前兆,每每遇到这类病人时,他都会与同事们一起,利用肺结节靶扫描三维重建技术鉴别良恶性,很多早期的肺癌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救治。这种高精度的早期肺癌发现探测手段,对肺癌、癌前病变的检出、定性提供了有力的监控指导信息,一年多的时间里,成功检出早期肺癌20多例。除了检查,郝新民还会不厌其烦的为患者解释诊断结果和随访时间,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他真心希望将自己所学毫无保留的回馈给每一位患者。 2020年9月,郝新民从图们义诊回来后,因为连续高强度工作和劳累奔波,患上了搏动性耳鸣,耳边嗡嗡作响,要靠输液才能缓解。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就把输液瓶挂在办公室,一边输液一边处理病例、病案,要走动了,他就自己举着吊瓶。在走廊里,患者时常能看到一个医生举着吊瓶与同事交流,步履匆匆来回奔波的身影。 奉献大爱 帮扶路上不忘初心 作为放射科报告诊断的“把关人”,核磁、DR、CT、乳腺钼靶诊断……每一张报告郝新民都尽可能查看,一天下来,通常要看一百多张片子。长时间的伏案工作,他经常感觉腰酸背痛,有时需要通过治疗才能缓解,但他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下班后、双休日,只要科室里的医生有需要,一个电话,他都会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去科室和同伴们一起解决问题,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一共审核报告30000余份。 郝新民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工作之余,他还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如健康扶贫、巡回医疗等活动,还参加了县内无偿献血,这是郝新民在宁波每年参加无偿献血爱心活动的延续,他希望用自己的满腔热血能为挽救病危患者、保障群众健康奉献点滴爱心。在2019年末他荣获了“汪清县中医院2019年度无偿献血贡献奖”,这更加燃起了郝新民努力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