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农贸市场,就可在入口的智慧大屏看到市场、商户、菜品等的详细信息;每个进出口商品上都贴上了“GM2D溯源码”,让跨境商品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手机扫一扫“仑坊码”,食品小作坊的许可证、风险登记、红黑榜等信息一目了然,监管人员能够随时随地开启电子巡查…… 从“田间地头”到“市场端头”,从“若有若无”到“全程可溯”,从“查无可查”到“阳光作坊”……为数智赋能打造“浙里食安”多环节食品安全特色场景应用,北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多措并举,为食品安全监管打造食品监管“智慧大脑”,赋能市场监管全行业的“阳光”场景,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阳光市场 科技赋能食品安全 走进星阳菜场,门口的智慧大屏映入眼帘。这些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着每日农残检测结果、商品参考价格、经营户主体登记、经营许可等各类信息。途经菜市场的市民群众纷纷驻足阅览。“把商家和商品的信息公示出来,让我们买菜更放心。”市民周女士说。 为让食品销售更安全、更放心,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通过智慧监管手段,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既方便了市民群众到菜市场选购合适商品,也让经营户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我们在区内20家农贸市场内全部加装监控,覆盖主要通道、重点点位。AI抓拍菜场内商户、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保护消费者购买的食品安全的同时,也预防了经营风险,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追踪。”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智慧农贸市场建设中,市监部门引入智慧监管系统,借助智慧监管平台,统一设定价格信息、交易信息等内容,全面及时公示市场及商品信息。执法人员也可借助监管平台,实现对农贸市场基础信息、信用监管、运行状态的远程监控及对农产品价格、检测、溯源等情况风险监测,助力市场管理水平提档升级。 此外,区内的各菜场内,还搭建了农贸食品安全快检室,由市场管理方每天对菜品进行抽检,当日检测数据会公布在市场大屏幕和导购屏上,市民也可自己拿着购买的菜品,来到快检室进行农残、兽残等检测,不到20分钟,就可得到结果。有效建立起消费者、商户、管理方三方之间的信任环,让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安心。 阳光食品小作坊 打造食品安全“透明房” 米馒头、碱水粽、手工年糕、各式卤味小吃,是北仑市民餐桌上的常客,其食品安全状况一直是市民关心的热点。 北仑区在全市率先推出《食品加工小作坊风险分级管理规范》,摒弃了传统食品小作坊的信息纸质公示的监管模式,推出“仑坊码”动态电子标签,对小作坊食品安全进行数字化监管,市民只需扫一扫“仑坊码”,就可以实时看到小作坊的全部信息。 “以前消费者都是通过小作坊内墙壁上贴的一些监管信息了解食品安全情况的,这些信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是静态的。”北仑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现在推出的“仑坊码”,让每家小作坊都有一个专属的动态的电子标签,通过手机一扫,就可以实时看到小作坊的全部信息。 除了能让消费者了解小作坊的安全状况,执法人员还可以利用这一监管平台,实时在线查看小作坊的运行情况,检查登记证及健康证有效期限,并以勾选方式在线录入监管结果,根据系统赋分开展差异性监管。 目前,北仑共有140家小作坊,已全部应用“仑坊码”电子标签,让全区小作坊实现户户建档、坊坊阳光、人人健康的全程数字化监管模式,原料可溯、添加可控、去向可追。 阳光跨境监管 让进出口商品“有迹可循” 在保税区进口商品市场买上一瓶进口红酒,扫一扫瓶身上贴着的GM2D码,就可以了解葡萄酒从生产源头到进口,再到分销商,再到终端客户的全流程信息,实现进口商品“源头可追溯、过程可控制、流向可跟踪”。 北仑区作为浙江省GM2D县域先行示范区,借助GM2D规范编码在企业质量管理、物流运输、商品结算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加快推动进出口商品全链条管理、贸易便利化及扩大消费等方面的应用。 截至10月,北仑进出口商品GM2D转码赋码量已超4471.4万个,包含进口奶粉、葡萄酒、化妆品、日用品、母婴用品及出口户外用品等352个品类。同时,宁波还积极开展出口商品GM2D赋码,已涉及36个品类,包括户外用品折叠餐桌、不锈钢餐具、户外照明等,不断提高出口商品在国际贸易物流、结算、溯源等方面的便利性,为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高质量发展和制度创新开辟了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