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棘螈因其数量极少,被称为“活化石”,它主要分布于北仑瑞岩林场区域。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北仑区与中国计量大学合作成立了镇海棘螈抢救性保护团队,并建立了镇海棘螈自然保护地,经过努力成功实现镇海棘螈人工繁育。
8月15日一早,镇海棘螈抢救性保护团队负责人邱霞和队员们一起带着棘螈幼体驱车来到瑞岩寺林场内的棘螈保护区,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小心细致地将棘螈幼体放归大自然。一尾尾鼓眼、尖头、长尾巴,咋看像壁虎的“小丑萌”,从工作人员手心里爬向枯叶下石缝中。“让它在自然环境下冬眠可能会提高它的存活率,所以我们在实验室给它们养到上岸之后,把它们放到野外来,让它们在自然环境下冬眠。” 邱霞告诉记者。
放归过程虽然仅仅只有半个多小时,但是背后却是技术团队长期精心的“呵护”。每年3月中下旬到5月初镇海棘螈繁殖的季节,团队成员们每天都要去镇海棘螈繁殖区域寻找并帮助部分入水困难的卵块,带回实验室进行人工孵化。镇海棘螈抢救性保护团队成员朱锡红说,“咱们棘螈物种非常特殊,像野外的话,它的卵产在岸上,会面临被捕食的风险,然后也会面临干旱的风险,下水率也比较低。”将这种可能无法孵化的卵块带回实验室,可以增加这些卵块的孵化率。
孵化过程一般要经过30天左右,期间为确保卵团有足够的水分供胚胎顺利发育,团队成员们自己创造了一个适合镇海棘螈的生存环境。
“就是在水里面放一个海绵,形成一个小岛,这样海绵是吸水的,就可以保证它跟卵接触的表面是湿润的,如果它孵化了,它会很容易地跳进水里面,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它的孵化率。”镇海棘螈抢救性保护团队成员朱锡红向记者展示了自创的孵化盒。
破卵入水后的棘螈宝宝们最喜欢吃“水丝蚓”,不过喂得少了,他们会出现互食的情况;喂得多了又会污染水质,不利于成长,所以每次都要精心监测喂食量。
据初步统计,今年北仑区与中国计量大学合作成立的镇海棘螈抢救性保护团队已经救助了40窝左右的卵,每一窝卵大概80枚左右,其中10窝经实验室人工繁育,亚成体后陆续放归野外。
据了解,从2018年至今,已经有6批学生接力镇海棘螈人工繁育项目,他们扎根山林,成功繁育棘螈1700多尾。野外镇海棘螈的数量也在同步增加中,在瑞岩林场繁茂寂静森林里,棘螈迎来了新生。